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把重心放在指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上,教師的主要職責,應該是如何引領學生實踐、讓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實踐”應成為課堂教學的一個核心詞匯。“實踐”就是讓學生自己去“做”。“做”的過程就是“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具體來說,課堂上的“做”應落實在“聽、說、讀、寫、算、思”六個字上。
學會傾聽。學會傾聽首先是對人的一種基本尊重,是每一個人應具備的基本品質,是做人應具備的基本素養。學會傾聽也是學生應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傾聽是獲取知識和信息的一個主要渠道。傾聽能力的強弱,決定著他獲取信息的多與寡。因此培養學生傾聽的能力,是高效課堂教學重要的任務目標之一。老師講述或同學在發言的時候,同學們必須認真地,聽清講述或發言人的話。“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說的就是傾聽在交流中的重要性。因此,課堂上老師應把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作為一個目標去完成,傾聽的基本要求是:一要集中精力,用心地聽、專心地聽;二要集中眼神,眼睛要注視講話者,要注視講話者的表情和手勢;三是不能隨意插話或打斷別人的講話,也不能小聲議論、說小話;四是要能抓住講話內容的要義,不僅要聽清楚講話的內容,而且還要聽懂講話的意思。通過傾聽訓練,逐步培養學生的傾聽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
學會說話。學會說話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我們課堂教學的一個主要目標之一。可是,目前的普遍現象是同學們在課堂上很少得到系統的說話訓練,同學們不會說話或話說不好,自然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引導學生學會說話應包括以下幾個要素:一是普通話要準,吐字要清,聲音要亮;二是說話要通順,得體;三是說話要有感情,會抑揚頓挫;四是說話要有表情,臉部表情的喜怒哀樂應與表達的內容一致;五是要會運用肢體語言,恰當、得體的肢體語言,能增加表達的效果。學生課堂的每一次發言都應符合上述要求,學生得站直身體,有表情地,流利、準確、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生表達能力強了,主動發言的信心也足了,課堂氣氛和學生思維自然就活躍起來了,課堂教學活動也就很容易組織,教學目標也很容易達成,教學效果也就自然得到提高。
學會閱讀。閱讀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內容,閱讀能力是學生學習能力的核心元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課堂教學的核心任務。老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閱讀要解決三個關鍵性的問題:一是要打破滿堂灌的教學陳規,要留足時間給學生閱讀,要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掌握知識,在閱讀中解決問題。二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例如,先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在指定的閱讀文段中尋找答案,這樣學生就會帶著這個問題去閱讀,學生的閱讀是在目標的引領下進行的,在目標任務的驅動下,學生的閱讀就會有興趣,就能很快地讀進去。三是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閱讀方法因人而異,因學科而異,要讓學生掌握適合自身學習和適合不同學科的一些最基本的閱讀方法。把以上三點有的放矢地運用于課堂教學中,學生就會有效,甚至高效地讀懂文本的內容。學生一旦能讀懂文本教材,他們閱讀的興趣就會提高。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逐漸形成,就會自覺地、主動地去閱讀,真正實現會閱讀。
學會寫作。寫作能力是學生綜合運用學科知識的基本能力。但我國目前普通反映學生的寫作能力很不理想。主要的問題有:字寫不好,文句寫不通,且錯別字連天,文章空洞無物,沒有思想深度。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也是課堂寫作訓練不夠到位:一方面老師在課堂上沒有給學生留足寫作時間,另一方面學生在課堂上不愿意動筆記,沒有養成動手寫東西的習慣。要解決學生寫作能力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寫作能力的培養是循序漸進的,要作長期的努力。但最關鍵的問題是要解決好兩個問題:一是要改變課堂結構,即把課堂留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多實踐,多讀多寫,讀寫結合。例如,老師課堂上給學生設計的問題,先讓學生閱讀,自己在閱讀中尋找答案,然后動手把答案寫下來,最后再來發言。這樣,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都能得到訓練。二是各個學科的老師都要重視學生的寫作訓練,筆者認為,寫作能力不只是通過語文老師的作文課來訓練,其它各個學科也都存在著一個表達的問題,各學科也應加強學生的寫作指導訓練,各學科課堂上都要重視學生的文字表達訓練,要讓學生學會用學科專業詞匯來準確、完整地回答各學科所要解決的問題。若能齊抓共管,學生寫作能力就能突飛猛進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可持續發展便有了堅實基礎。
學會演算。這種能力主要體現在數理化三個學科的學習中。現在普遍的問題是,老師在課堂上講得多,學生在課堂上“做”得少,大量的訓練都留到課外讓學生自己去做。這種訓練帶有很大的盲目性,盲目的訓練是無效的。我們主張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多“做”,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做”的方法。就像學游泳一樣,老師在課堂上無論講得多精彩,學生若不到游泳池去親身訓練,也是無法學會游泳本領的。因此,讓學生在課堂上多接受實戰訓練是解決學生演算能力的最根本的辦法。
學會思考。思維是一種品質,是一種能力。高效的課堂教學是達到一定思維含量的教學。要達成這個目標,老師在課堂上必須做到:一是課堂上得有問題,一堂沒有問題的課是非常糟糕的課,問題可以是預設的,也可以是生成的,可以是老師的,也可以是學生的,有了問題,學生才有思維的平臺,帶著問題去學,帶著問題去做,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訓練,才能得到提高。二是課堂上得有交流。交流是思維的碰撞和溝通,交流是學生思維訓練的另一個重要的平臺,交流要多層面的進行,即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等的交流。課堂上若交流活動組織得好,學生的思維就會非常地活躍,只要學生思維活躍起來,課堂教學問題便能很快地得到解決,問題解決得快,解決得好,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這樣的課堂,就是我們孜孜以求的高效課堂。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