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學困生,作為師者甚為困惑。面對社會的發展及環境的改變,學困生有增無減,這是眾所周知的。蘇聯教育家蘇霍林斯基曾經說過:“每一個學生都各自是一個完全特殊的,獨一無二的世界。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興趣,情感和需要,具有不同的發展水平。”要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所提高,有所發展,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其不同類型及其成因,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好學生的個別教育。
放棄型。這類學生往往在前面較長的時間里學習和思想都處于落后狀態,老師和學生自己都感到絕望了。對這類學生,老師在施教時,必須注重三點:一是決不能放棄,而要滿腔熱情地關心、愛護和鼓勵他們;二是要充分尊重他們的人格,并盡量創造機會使其特長或好的品質得到展露,從而喚起其自尊,樹立其自信;三是嚴格管理,力求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要容忍他們有反復,而不苛求一步到位。
拖拉型。這類學生較多,其主要特點是玩不夠,玩了再說,“火上了房也不著急”,對平時的學習不在乎,但對測試成績則比較關注。轉變這類學生時,應該注意“打”“壓”結合,這樣效果會比較好。“打”是指要嚴格要求他們,必要時還要對他們進行適當的具有教育意義的彈性懲罰;“壓”是指多公開其作業、測驗及考試情況,使其蒙羞而后拼。
幻想型。這類學生常有天真爛漫而不切實際的幻想。比如,父母有權勢,便以為自己不必學習,不必努力向上,混大后即可得到理想的工作。或者家庭殷實,甚至富得流油,便以為世世代代都會如此而不會變易,不必苦學知識。對這類學生,最重要的是擊碎他們的美夢,多講些生于憂患的道理,多舉一些死于安逸事例,多披露一些殘酷的社會現實,特別是身邊發生的活生生典型案例,在其耳邊長鳴警鐘。
迷戀型。隨著電視的普及和節目內容的復雜化,隨著電子游戲產品的誘惑力和吸引力越來越大,迷戀電視、電子游戲以及談戀愛的中小學生越來越多,越來越成為學生荒廢學業的主要原因。教育這類學生可以從三方面著手:一是反復闡明電視節目與現實、娛樂與學習、戀愛與責任的關系,明確指出沉迷于電視、電子游戲和早戀對身心、學習及前途的危害;二是嚴格控制看電視的時間及內容,嚴格控制玩電子游戲的時間及內容,禁止學生攜帶電子游戲機到學校;三是實行寄宿制,縮小活動范圍,創造學習環境,讓其遠離不良環境。當然,這需要社會、家庭、學校、師生及有關部門的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逆反型。這類學生往往得不到父母、老師的尊重、愛護和贊揚,因而以放棄學習甚至故意搗亂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反抗。他們往往不夠開朗,不太愿意說真話,必須和他們做知心朋友,要細心、謹慎、反復的開導他們,揣摩他們的內心世界,缺點重現時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處理,講明道理,消除誤會,盡量挖掘他們的閃光點,讓家長和同學改變看法,提高自信心,從中提高學習成績。
虛榮型。這類學生的特點是愿意學習,也希望取得好成績,但又怕別的同學說他“勤過頭”或者諷刺自己“笨鳥先飛”,因而常常故意不努力,別的同學一呼即應,一同瀟灑去。其實,他們的內心相當矛盾。這種學生只要及時發現,講清利害得失,因勢利導,指明方向,他們往往能夠極快端正態度,堅定信念,刻苦學習,不斷進步。
悲觀型。這類學生大多數是因為一時不適應或者沒有考好而對新的學習內容缺乏自信,存在畏難情緒,因而沒有朝氣,干什么都不開心,晚上無法安睡,焦慮過頭,精神憔悴,在學習上無法做到精神集中,從而導致節節敗退,深覺對不起父母,且在人前低人一等。對這些學生施教時,應該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和學生一起分析失利的原因,對癥下藥;二是引導其放下包袱,輕裝上陣,正確看待失誤、挫折、成功的相互關系,讓其懂得:“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成功將永遠擁抱刻苦勤奮的好學者。
急躁型。這類學生上進心較強,總想跑在人前,希望短期內有所突破,甚至一步登天,恨不得能在瞬間學好所有的知識,因而常常處于高度的緊張狀態,導致學習效果事倍功半,然學習成績不能立竿見影使其感到前途渺茫喪失信心。引導這些學生時應該注意三點:一是講清楚欲速則不達、循序漸進、滴水穿石的道理;二是協助他們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三是介紹一些適合其實際的有效的學習方法,力求短時間內實現其預定目標,讓其信心倍增,達到穩定心態,堅定信心的目的。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