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是用特殊的物質材料和手段,通過塑造靜態(tài)的平面或立體的視覺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作者思想情感和審美感受的藝術。美術欣賞是人們對自身所創(chuàng)造出的美術作品體現(xiàn)的藝術美的全面審視和綜合檢驗。具體地說是對美術作品的內容及其造型、色彩、材質和由這些因素所構成的美感的解釋、想象、體驗、評價和判斷。美術欣賞能使我們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進而陶冶思想情操,提高精神境界和藝術素養(yǎng)及審美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上好美術欣賞課呢?
一、 提高思想認識
“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素質教育是當今教育改革的方向,小學美術教育是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塊基石。教育要以人為本,整體推進。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點,審美教育與小學各科素質教育有重要的關系,審美教育與美術教學有延伸的關系。我們既然提倡素質教育,怎么可以缺少小學美術教育?而美術欣賞是美術教育的一個重點。我們必須重視美術欣賞課,只有老師重視,學生才會重視。我們應當非常重視發(fā)揮美術情感、陶冶的功能。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觀點、審美能力,要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促使學生在生理、心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都得到和諧發(fā)展。
二、豐富專業(yè)水平
“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們要給學生上好美術欣賞課,必須要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水平,應該懂得如何去欣賞、評價美術作品。馬克思說:“社會的進步就是人類對美的追求的結晶。”“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yǎng)的人。”如果覺得自己不夠專業(yè),就應該多學習、多培訓。不是早就提倡繼續(xù)教育嗎,是時候要充電了,別忘了給自己充充電。我們可以到更高級的地方去學習、培訓,多與同專業(yè)的教師交流,多到外面的世界走一走,見識一下外面的風土人情,了解一下外面世界的變化。
三、 熟悉欣賞方法
美術欣賞有中外比較、古今比較、廣聞博覽、重點賞析等方法。
1. 中外比較是進行美術欣賞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說,沒有比較就沒有欣賞。比如:中國的《溪山行旅圖》是我國北宋名家范寬的代表作。畫中由遠及近,分主峰、岡埠、巨石。主峰占去畫面的三分之二,山頭蔥蔥郁郁、山巖陡峭、瀑布像一條細線飛流直下;右下角有一隊人馬,像是一隊商旅,極為細小。山巖高峰矗立與人馬細微渺小形成強烈的對比,體現(xiàn)了大自然之大。中國山水畫疏能跑馬、密不透風,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講究一種遠看的效果。公元前1420年埃及的《女樂師》,畫中是三位女樂師各人手中拿著不同的樂器,每一個都是側臉的。古代埃及繪畫講究的是一種近看的效果,都是平面化處理的方法和裝飾意味的表現(xiàn),單線平涂地描繪手法及單純強烈的用色,呈現(xiàn)出靜穆冷峻的氣質,也帶有程式化的呆板傾向。通過中外比較可以看出各國的美術作品的不同表現(xiàn)手法和藝術風格。
2. 古今比較是一種縱向型的比較方法,通過古代美術和現(xiàn)代美術之間的比較和鑒別,探討藝術風格從古至今的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并尋找出古代與現(xiàn)代藝術之間的差異和相同點。就拿中國的建筑來說吧:明清建筑是古代中國建筑史上的最后一個高峰,我國清代的北京天壇祈年殿,規(guī)模宏大,是呈圓形的建筑,堅實嚴密;在當今科技發(fā)達的時代,我國的建筑又有了不同的發(fā)展方向,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的材料與結構新穎,它由地面直沖天空。通過這兩座建筑的比較,可以讓人能更深刻、更明了地體會到時代的變化和藝術的發(fā)展。
3. 廣聞博覽是提高我們的藝術欣賞水平和欣賞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和最首要的基礎,正所謂“觀千劍而后識器”,我們必須多欣賞、多訓練,才能使我們的審美眼光、審美思想得以提高,也正是如此,才能培養(yǎng)學生了解到各種美術作品的不同特點。
4. 重點賞析是指在“觀千劍”的時候要有重點,這樣才有理想的結果。欣賞評價美術作品:有一些作品要注意它的對稱、均衡、節(jié)奏、韻律、形態(tài);有一些作品要注意它的“美”的心靈,它的時代特性;有一些作品要注意它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法制教育等。我們要重點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啟迪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四、明確教學目標
我們對教材教學要制訂詳細的目標:興趣目標、理論目標、能力目標等,要以審美能力為主線,多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思維能力和藝術評價能力,注重對學生感受力、直觀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