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中生對作文不感興趣或害怕作文的為數不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寫作時心中無“物”,或有“物”無法表達。學生要解決這些問題,平時必須加強寫作材料的積累。如何引導學生積累寫作材料呢?
一、重視課本中材料的積累
(一)重視語文課本中材料的積累
1. 重視寫作方法的積累。寫作方法包括文章的篇章結構、修辭手法、語言運用等,教師在教學時應引導學生重視這方面的積累。如《勸學》一文,作者首先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然后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態度”論述中心論點。《勸學》是一篇具有典范結構的議論文。課后,教師可引導學生仿照這篇課文的結構寫一篇議論文。一次以《親情》為題的習作,一位學生開頭這樣寫:“親情,是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親情是孟母三遷的佳話;親情是阿炳《二泉映月》的旋律。”文章開頭采用排比,充滿氣勢,文采飛揚。
2. 重視好詞佳句的積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引導學生學會從文章中摘錄好詞佳句,并在摘抄時分類,如大自然篇、動物篇、植物篇、人物外貌篇等,以便查閱運用。在詩歌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分類積累精彩的詩句。如寫月的詩句有: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寫風的詩句有: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等等。積累了好詞佳句,要引導學生在練筆中加以運用。如學生習作《我的詩中情》這樣寫道:“在詩中,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迷人勝景,也有‘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的蕭瑟孤寂;有‘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不屈不撓,也有‘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相思憂愁;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慨嘆,也有‘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激狂。”由于學生把積累的好詞佳句運用到寫作中,語言顯得豐富,表情達意傳神。
3. 重視人物素材的積累。高中語文課本中出現的人物素材很多,如果能把這些人物素材運用到寫作中,語言就會更充實。在以《自信》為題練筆中,一位學生寫道:“自信是種良好的素質,盲從則是可悲的行為。要想不盲從,就得有自信。宋代王安石也有過一次令他十分后悔的盲從,他曾與朋友去游褒禪山的一個山洞,‘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本來漸漸可探得奇景了,但有一個人害怕了,說‘不出,火且近’。結果大家退出,退出之后,才發現,‘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但已‘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我們在生活中,不是也經常遇到這種令人后悔的事嗎”?學生活用了教材《游褒禪山記》中王安石的素材,選材平中見奇,令人耳目一新。
(二)重視其它課本中材料的積累
除積累語文課本中經典材料外,還要重視積累政治、歷史、地理等課本中典型材料。如2009年廣州一模的作文話題“一葉知秋”,一位學生在作文中寫道“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主動的、有選擇的……”作文的理論論據就是運用政治課中“意識的作用”。在以“和”為話題的練筆中,一位學生這樣寫道:“西漢前朝帝王休養生息,以安其民,成就‘文景之治’;唐太宗體恤民情,輕徭薄賦,使社會安定,成就‘貞觀之治’;唐玄宗初年繼往開來,安置百姓,重用賢臣,安穩統治天下,成就‘開元盛世’;康乾勵精圖治,平定叛亂,維護統一,社會安定和諧而成就‘康勝景’”。文章運用歷史書中的材料作為事實論據,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二、重視學習資料中材料的積累
1. 重視“學習輔導”中材料積累。如《高中語文學習輔導》“拓展探究”中的仿寫題、詩歌鑒賞、美文閱讀;《細解新教材》中“情境切入”“語言品析”“素材集錦”的內容是很好的積累材料。
2. 重視試卷中材料積累。試卷本身就是巨大的例子庫。每次試卷中出現的散文﹑文言文閱讀材料、仿寫題例句、話題作文材料,可運用到寫作中。
3. 重視學生平時范文中材料積累。教師應指導學生在聽作文講評時,發現新鮮材料,及時記錄下來,方便寫作時運用。
4. 重視課外讀物的材料積累。要求學生勤作讀書筆記,或摘錄,或批注,或剪貼,并要求學生進行強記積累,寫作時才會運用自如。
三、重視生活積累
1. 重視活動積累。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是滿足學生好奇心,使其學以致用,獲得鍛煉的機會。
2. 重視視聽積累。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視聽幾乎在學生的生活中無孔不入,成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窗口。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有目的地從現代化視聽渠道中積累豐富的材料,如“新聞聯播”“名人面對面”“一虎一席談”等,并運用到寫作中。
3. 重視觀察積累。要引導學生觀察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并把觀察所得、所知、所感的各種細微特征及時記錄,寫作材料才會越來越豐富,寫作時才能厚積薄發,得心應手地選擇材料,使文章內容生動。如一位學生無意中看見樹上雌螳螂爬伏在雄螳螂的背上,竟大口啃食“丈夫”的頭顱。通過詢問生物老師才明白,螳螂殘食,是繁衍后代的需要。他從中受到啟發,寫成《生命至愛》。由于作者留心觀察生活,寫出的文章立意深刻,富有感染力。
四、重視練筆積累
引導學生在積累材料時要勤于練筆,既把練筆當成積累材料的重要途徑,又是對所積累材料的進一步消化、吸收的過程,使學生認識到積累材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激發學生積累材料的興趣。
責任編輯李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