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學教學中,凡是能積極、主動地參與獲取知識過程的學生,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就濃厚,求知欲望也更強烈,數學素質會得到較快的提高.因此數學教學必須從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情感入手,使學生由機械、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快樂學習.結合本人的長期教學實踐,淺談幾點體會.
一、鉆研教學藝術,發揮數字的魅力
1.“導”要精彩
教師是課堂心理環境的直接創設者,教師“導”入的語言、采取的教法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其探索知識的欲望.因此,教師導入語言必須適合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提高語言的藝術性.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全神貫注地投人到學習的整個過程中.例如,在教學“數據世界”一節時,我首先出示的是一段視頻: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發生了40年來最強烈的地震,并引發了海嘯.據報道:印度洋發生大海嘯之后,造成多達500萬人缺乏基本的生活所需.看了這段話后,使學生體會“將整體化為大致相等的部分,通過部分的估數量算整體的數量”的策略,進而使學生領會數字帶給我們的震撼.
(1)假如平均每人每天需要0.5千克大米,這些災民每天大約需要250萬千克的大米.250萬千克大米到底是多少呢?
(2)如果把裝滿25萬千克大米的袋子看成一個長方體,量一量它的長大約是()米,寬大約是()米,高大約是()米,算出它的體積大約是()立方米.
(3)某倉庫的長是8米,寬是6米,高3米.相當于一個教室的大小,它能容納的物體的體積是( )立方米.
(4)一個這樣的倉庫大約可以放( )袋大米,相當于( )千克大米 .
(5)存放250萬千克大米,大約需要( )個這樣的倉庫.
(6)如果一輛卡車一次可以運10噸大米,需要( )輛卡車才能一次把250萬千克的大米運往災區.
一組具有震撼的數字把學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過來.
2.“導”要適度
任何事情都有個“度”的問題,導入也要講究個“度”,要導得適度,教師就要做到語言精煉而不冗長,簡明而又準確無誤,使學生深刻體會到語言、數字的魅力,使他們對所要學習的知識通過教師的語言表述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愿望.怎樣去發揮數字的魅力呢?例如,在教學“數字的用處”一節時,我讓學生經歷設計編碼的過程,體會數字在表述、交流和傳遞信息中的作用.
如:46 2000
省 市縣 郵政局代號
411102197508080521
省市區年 月日序號檢驗碼
二、重視啟發、誘導,充分激發學生對數字的興趣
啟發學生主動去思考,合理運用教學手段,讓學生愿意去嘗試、探索,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整個過程.
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一節時,我出示了如下的教學情境圖.
(1)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指什么?
(2) 圓的周長怎么測量?用線繞圓片一周,量它的長度;圓片向右滾動一周,量它的長度.猜一猜圓的周長和什么有關?自己動手量一量.
你發現圓的周長和直徑之間有什么關系?
圓的周長除以直徑所得的商是一個固定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π≈3.14.約1500年前,中國有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他計算出圓周率應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的計算精確到7位小數的人.他的這項偉大成就比國外數學家得出這樣精確數值的時間,至少要早一千年.
一個神奇的數字就這樣破解,從而使學生感悟到數字的魅力,達到充分挖掘學生的數字潛能.
三、善于創設問題情境,充分挖掘學生的數字潛能
要想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就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就必須在課堂教學上使學生有效地把耳、目、腦、口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積極思考.
1. 會聽. 課堂上,學生不僅要認真聽教師講,特別是自己不太懂的地方,而且還要認真傾聽同學發言,特別是與自己思路不同之處.為了訓練學生聽的能力,我在教學“據數世界”一節時,首先出示的是一段視頻:溫家寶爺爺在接受《華盛頓郵報》采訪時曾經說過:“13億,是一個很大的數字,如果你用乘法來算,一個很小的問題,乘以13億,都會變成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你用除法的話,一個很大的總量,除以13億,都會變成一個小的數目.”讓學生體會在數字的具體情境中表述、交流和傳遞信息中的作用.
這樣的訓練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其思維的敏捷性,更能體現數字的魅力.
2. 會看.凡是學生通過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識,教師可以少講,甚至不講,讓學生通過自己觀察、比較,做出判斷.如在教學“數據世界”一節時,我出示了如下的教學情境圖.
為了把250萬千克大米運往災區,共調用了250輛卡車,這些卡車行駛在公路上形成了長長的車隊.請問這個車隊大約有多長?
(1)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哪些信息?
(2)可以從哪些渠道獲得這些信息?
(3)分小組調查并解決上述問題,在全班進行交流.
3. 會想.首先要使學生善于想,這除了靠教師的啟發點撥外,更要靠教師去“激勵”“促動”,促使學生去動腦想問題,教學要給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通過討論,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在學習了“數字的用處”一節時,我設計了下面的練習.
如果設定末尾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974011表示“1997年入學,四班的1號學生,該同學是男學生”,你能給自己編輯一個借書卡號嗎?
借書證:
班級:
姓名:
卡號:
黎燦學校
4. 會說.在課堂上,要盡量讓學生多說,要鼓勵學生說,哪怕學生說的是錯誤的,讓學生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特別是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更要給他們說的機會,說的自由.
四、掌握學生認識規律,促進學生對數字的有效學習
小學生年齡比較小,正處在心理和生理發展初級階段,思維水平比較低,對事物的認識只能憑借直觀,從簡單逐漸到復雜、由個別到一般的過程.學生理解問題的程度、水平有較大差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用自己的認識水平去取代學生的認識過程.
例如,我在給學生講長方體的表面積時,學生通過對長方體的實物觀察,得出如下計算方法:
方法1:長×寬+長×寬+長×高+長×高+寬×高+寬×高;
方法2:長×寬×2+長×高×2+寬×高×2;
方法3:(長×寬+長×高+寬×高)×2.
這些方法說明學生的認識水平有差異,通過討論,學生們一致認為第三種方法既概括又簡練,提高了認識水平,使一些習慣于被動學習的學生轉變為主動學習,同時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