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德羅說:“一個物體之所以美,是由于人們覺察到它身上的各種關系,我指的不是由我們的想象力移植到物體上的智力的或虛構的關系,而是存在于事物本身的真實的關系,這些關系是我們的悟性借助我們的感官而察覺到的,然而,我認為,不論是怎樣的關系,美總是由關系構成的。”在塞尚的畫中,整體關系猶如一張網絡,所有物象在網絡上各得其所,任何細節和局部都不可隨意挪動,否則,整個結構便會失去平衡。對此西方曾有人評論說:“如果試想從17世紀荷蘭的靜物畫中拿一個東西,立即就好像到了你手里;而如果想從塞尚的靜物畫里挪動一只桃子,它就會連帶把整幅畫一起拽下來。”(見圖1)各抽象因素之間就是一個有機形式或生命形式,任一因素無法從整體中分割出來,或者說,它就是整體本身,具有其自身的存在邏輯。在繪畫作品中,我們看到水平線和其它元素大量的各種各樣的關系:有的互相加強,有的互相削弱,有的互相調劑。
一、水平線與點
“點,從本質上來說是最簡潔的形,它是內傾的,它從未完全失去這一特點,即使在它的外表是鋸齒的情況下也是如此。因此,它的張力總是向心的,即使在它呈現出離心運動傾向的情況下仍是如此,而這種向心與離心則以一種單調的聲音告訴觀者。”點是一個微小的世界,大致上每一邊都相等,并與周圍完全隔離。它能被環境吸收的程度是極少的,而當它已經準確地形成了圓形時,這種吸收是完全做不到的。另外,點穩固地站在它的立場上,絲毫不偏向任何一方,既不偏向水平線——水平方向,也不偏向垂直線——垂直方向,甚至連向前和向后的趨勢都不存在,惟有它向心的張力使它的內部凝聚成圓形,它的其他特性使點更多地偏向于正方形。“點納入畫面并隨遇而安。所以,它本質上是最簡明穩固的宣言,簡單,肯定和迅速地形成的,因此,點在外在意義和內在意義上都是繪畫最基本的元素。”“一種元素概念可以按兩種不同的方式來理解:外在的概念和內在的概念。就外在的概念而言,每一根獨立的線或繪畫的形就是一種元素,就內在概念而言,則不是這種形本身,而活躍其中的內涵,而是力度活躍在這些形中的張力。”
二、水平線與線
“線是一個看不見的實體,它是點在移動中留下的軌跡,假如一種來自外部的力量使點按某種方向運動,那么就產生了線的第一種類型——直線,直線的方向一直保持不變,具有一直伸向無限的趨勢,它的張力也在它最簡潔的形式中表現出運動的無限可能性。”
1. 水平線與直線
(1)水平線和垂直線。我們在生活中對于垂直的概念大多來自建筑物,特別是古代宗教性的建筑物上多柱子、高大的門窗等等,都是垂直的線條,所以垂直線一般感覺嚴肅、肅穆、寧靜、悲哀。垂直線一般總是和水平線聯系在一起的,往往形成十字形構圖,或者是雙十字,或者甚至卅字形的構圖,都有以上這類感覺。
這幅《玩牌者》(圖2)的母題來源于塞尚的同名作品,杜斯堡將塞尚畫中的幾何構成的處理進一步引向抽象。我們看到,玩牌者的形象已被抽象成為無法辨認的直線和矩形。那些不同的矩形,形成了一個疏密聚散變化有致的網格結構。在這一網格結構中,所有造型要素均被水平線和垂直線控制著,形成某種節奏和韻律。這種圖式令我們想起蒙德里安的作品。水平線和垂直線在畫面上形成這種肅穆的氣氛,在形式構成上有力并且耐看,深沉而發人深思。比如說德國女畫家凱綏·柯勒惠支的作品,很多是利用垂直線和水平線組成的,畫面似乎給了我們無限的力量和思索。
(2)水平線和對角線。“直線的第三種變化是對角線。概括地說,對角線是由上述的兩條線而來,其表現手段是與上面兩類線中任何一種相同的傾向,從而決定了它內在的聲音,即冷與暖程序相等的結合:以它最簡潔的形式表現出運動無限的、冷暖的可能性。” 1924 年,杜斯堡的藝術思想與蒙德里安的新造型主義觀念產生分歧與沖突。他在繼續提倡畫面直角因素的同時,放棄了蒙德里安所堅守的“垂線——水平線”圖式,從而把斜線引入其繪畫創作之中。這導致了蒙德里安在1925年與其分道揚鑣。在杜斯堡看來,垂直線和水平線過于呆板和單調,以致使畫面毫無生氣可言;他以一種故意不穩定和不平衡的對角線圖式,來代替蒙德里安新造型主義那種均衡的結構。這幅《構圖》(圖3)可以成為其基本要素主義理論的一種詮釋。正方形被調轉45度角而成為菱形構圖,粗重的黑色邊框限制了活躍的色彩。中間部分用黑色的垂線和水平線分割出了塊面。雖然斜線富于動感,給畫面帶來生機和動勢,但其中唯一的一條水平線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給整幅畫以穩定感。
2. 水平線和鋸齒線
“最簡單的鋸齒線是由兩部分組成的,是兩種力作用的結果,它們的作用力經最初的碰撞之后就中斷了。不過,這一最簡單的碰撞過程使我們看到了水平線與鋸齒線之間的主要區別:就鋸齒線而言,在那里它引起了與畫面之間的更大的共鳴,而鋸齒線確實具有某種類似畫面的因素,鋸齒線充當了形成畫面時的橋梁。”鋸齒線所組成的畫面通常給人的感覺是不安、痛苦、壓抑和緊張。
三、水平線和組合
“線的第三種和最基本的類型是前兩類綜合的結果,出于這一理由,它的名字便為組合,它這些任意線段的特點取決于它的獨特性:假若它的組成部分完全是幾何學的,那它就是一種幾何學的組合。假若任意的元素夾雜進幾何學成份,那它就是一種混雜的組合。假若它完全由任意線條組成,那它就是一種任意的組合。每種線最基本的來源仍是同一個東西——力。直線的冷張力,曲線的暖張力,加之水平線的延展和擴伸的力在不同中求統一。”圖4是塞尚為他坐在一張黃色椅子上的妻子畫的像。觀賞這幅畫的時候,首先讓我們驚嘆不已的,是她的那種表面的恬靜、安然與隱藏在內部的強烈活動之間的奇妙組合。我們注意到,她的形態一方面是平穩的和安靜的,但同時又是像懸浮在空中一樣輕盈。她好像是升起來,但又停留不動。這種安詳與活力,穩定與輕巧自由之間的奇妙組合,的確是一種力的結構圖式。我們可以看出,橫過背景的那條寬寬的水平黑色帶把整幅畫分成了兩個長方形,這兩個長方形看上去比整幅畫的畫框還要修長一些。位于下方的那個長方形的比例,大概是3:2,而位于上方的那個長方形的比例,則是2:1。這兩個長方形的用意,在于使構圖中水平方向的力比畫框造成垂直方向的力更為強烈一些。雖然這兩個長方形提供了某種與垂直走向的力相對立的力,但它們到頭來還是加強了整體的向上運動的趨勢。這是因為,在垂直的走向上,下方的長方形要比上方的那個長方形高一些。按照頓曼·路絲的說法,在觀看這幅作品時,“眼睛是順著事物之間的間隔距離遞減的方向移動的,也就是說,眼睛是沿著向上的方向運動的”。
四、水平線和畫面
“畫面是由兩條水平線和兩條垂直線所構成的,并因此在框定的范圍內勾畫出一個獨立的實體。根據我們所給予的水平線和垂直線特性,畫面最基本的聲音自然清晰起來:兩種冷而靜止的元素與兩種暖而靜止的因素各構成一組,成為靜止的的兩個隊伍,決定了畫面平靜的聲音,也可以說畫面的方形是最客觀的形。”
每一幅由兩條水平線和兩條垂直線產生的簡略面畫都具有相應的四條邊,其中的每一條邊都產生出一種獨有的聲音,它超出了暖而靜或冷而靜的限定,因此,每當這時,第二大聲音就是與暖而靜或冷而靜的聲音相關,與邊線的位置有著固定不變和與生俱來的聯系。這兩根水平線的位置一上一下,兩根垂直線的位置一右一左。事實上,世上任一事物都是停留在一種與畫面相同的“上”與“下”的固定關系中。這也可以說明用心理聯想的方式予以解釋,并加深我們考察畫面所獲得的印象。“‘上’幻化出一個最稀疏的圖像,給人輕松,解放,自由的感覺。這種稀疏描繪縝密。離畫面上部愈近,呈現出最小的單個畫就越散漫。‘輕松’進一步加強了這一內在的特質——最小的單個面相互間恰恰不是分離得更開,而是密度卻更大。‘自由’產生出更加輕松的‘運動’印象,而張力在此則容易消除。‘上升’和‘下降’的強度增加了,約束力減弱到最低限度。‘下’的作用則完全相反:稠密、沉重、束縛。”
藝術創造時,堅持這些單純的基本條件,對獲得藝術的和諧與平靜、豐富變化與張力是多么重要,多么有效。但是藝術家只懂得這種規律是不夠的。這種規律必須活在他身上,成為他思想的一個組成部分,伴隨并且制約著他的直覺和表現的每一個觀念。一切藝術創造、一切藝術想象的修養都依靠這種從自然需要和內在需要中演化出來的規律。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