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隊工作要緊緊把握時代的脈搏,緊跟時代的步伐,并結合學校及孩子的實際,開展各項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受到教育。
一、轉變觀念,堅持“以人為本,以德為首”的工作理念
在開展工作前,我們首先要想想,我們的隊員究竟想些什么?他們缺少些什么?他們真正需要的又是什么?他們向往著怎樣的少先隊活動?什么樣的少先隊活動才更利于他們以后的發展?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出“以人為本”。我們現在的少年兒童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自理能力卻不斷下降。因此少先隊工作要以少年兒童的可持續發展為目的,發揮少年兒童的主體性,充分發掘少年兒童的潛能,讓他們在活動中通過獨立思考、親身參與,增長知識、養成習慣,使他們的發展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以活動為載體,在體驗中受教育
在開展少先隊活動時,我們堅持貼近少年兒童實際,堅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開展符合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的具有少年兒童情趣和時代氣息的實踐活動,幫助少年兒童從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和大自然等各個方面,尋找一個崗位,扮演一個角色,獲得一種感受,明白一個道理,養成一種品質,學會一種本領。引導少年兒童在親身的實踐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內化為健康的心理品格,轉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結合新時期的特點,我們少先隊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1. 在學校開展體驗活動
少先隊采用了少年兒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模式對少年兒童進行了行為習慣的培養,提高了少年兒童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強了小主任翁意識及責任心。我們為兒童設立多種崗位,廣播員、電視臺記者、主持人、鼓號隊隊員、隊干部、值日生等,孩子可以報名到自己喜歡的崗位上工作。少先隊每年舉行一次大型的科技文化藝術節。在藝術節中分別設置了書畫、紙飛機、機器人對抗、雞蛋撞地球、時裝秀等項目的比賽。要求每個孩子必須參加其中一項活動。孩子們以主人翁的身份參加了演出,一臺臺精彩的節目,展示了小學素質教育的豐碩成果。
2. 在家庭開展體驗活動
少先隊活動理應與少年兒童的生活鏈接,把教育過程還原為少年兒童生活和成長的過程。所以,我校利用家長會的大好時機,通過專題講座,向家長介紹培養孩子勞動品質的重要性。為了幫助家長能更好地解決在教育孩子時遇到的問題,我們還開展了一年級家長心理健康沙龍。這次心理健康沙龍得到了每位家長的好評。為了提高少年兒童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少先隊還舉行了家庭體驗“我能行”主題隊會。孩子在家開展“爭當小廚師”“節約用水我做到”“我是家庭清潔工”等內容。他們從不會做,學著做,到會做,堅持做,看似簡單的過程卻讓孩子們飽嘗甜酸苦辣。少年兒童通過家庭生活的真實體驗,體會到父母的辛勞,學會孝順,學會關心,決心從點滴做起回報父母恩。
3. 在社區開展體驗活動
少先隊鼓勵隊員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把社區服務作為“崗位”,體驗工作的心情與責任、工作完成后的喜悅,獲得服務他人、服務社會、實現價值的真實感受。比如少先隊組織隊員帶著宣傳單、掃把、小鏟子到沙湖社區進行宣傳、清掃活動,呼吁群眾提高環保意識,宣傳環保知識,樹立文明新風。這次活動的開展,使隊員確立了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熱愛家園,衛生第一的觀念。每逢清明節,少先隊組織隊員祭掃烈士墓,學習英雄事跡。他們真誠地為烈士獻花圈,并在烈士墓前宣誓。此項活動是我們學校少先隊的傳統活動,目的是讓隊員永記為保衛國家而犧牲的烈士們,發揚他們艱苦奮斗的精神,從而勤奮學習,完成先烈未竟的事業。
三、大膽創新,創設民主、和諧的少先隊管理模式
在少先隊管理中發現,以輔導員為中心的隊干部包攬管理的模式,已經不適用現代少年兒童的自主發展了。好隊員當干部沒動力;較落后的隊員沒有競爭積極性;中間段的隊員進步不了。這種舊的管理模式已經制約了少年兒童的個性發展,也不利于全體隊員管理能力的提高。我們提倡讓輔導員放開手腳,實行民主管理。比如設立“競爭上崗”“干部輪流制”“包干制”等讓更多的隊員參與到管理中。記得以前,孩子們排隊坐校車,整個場面鬧哄哄,非常混亂。實行了競爭上崗制度,鬧哄哄的現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井然有序。我還發現以前班里沒有人,燈和風扇仍開著,自從實行了包干制,再也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可見,民主管理能培養孩子的責任心,也使他們各方面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鍛煉。
責任編輯李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