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學校安排我帶三年(三班),這個班是新組合的,有19人來自原來的二(3)班,有19人來自原來的二(4)班,有8個是新來插班的,帶班之后,我常常穿梭在孩子們之間,觀察他們的學習生活,我發現每個孩子都很特別,都有豐富的內心世界,但常常不為人們所知。
小賈是我們班一個很特別的孩子,憨厚老實、文文靜靜,細聲細氣,他最令我頭疼的是總不交作業,班里的孩子都不喜歡和他玩。我跟他原來的班主任了解情況,原來他是二年級下學期從四川轉學過來的,剛來語言不通,父母又整天加班,沒時間管他,學習成績就一直跟不上,連作業也沒法完成,教了他半年了,都沒見他笑過,大家都覺得這孩子怪怪的。開學第二周了,他還是沒有交作業。于是我就每天把他留下來,幫他補習功課,完成昨天的作業,但總覺得這樣他還是被動的學習,絕非長久之計,我該怎么辦呢?
第三周的星期一,沒交作業的還是小賈,我心里頭突然浮現起陶行知先生在武漢大學演講的情景。陶行知先生走上講臺,不慌不忙地從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雞,臺下的聽眾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從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子上,然后按住公雞的頭,強迫它吃米。可是公雞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讓雞吃米呢?他掰開雞的嘴把米硬往里塞,大公雞拼力掙扎,還是不肯吃,接著陶先生輕輕地松開手,把雞放到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幾步,不一會,大公雞就吃起來。陶先生開始演講了:我認為教學就跟喂雞一樣,老師強迫學生去學習,把知識硬灌給他,他是不情愿學的,即使學也是食而不化,過不多久,他還是要把知識還給老師的。但是如果讓他自由地學習,充分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效果就好得多了。我班的小賈,怎樣才能讓他主動地做作業呢?
做早操的鈴聲響了,孩子們以最快的速度走到走廊排隊,準備出操了,當時教室里的燈亮著,風扇還在轉著,平常都是等學生全出去,任課老師負責關的,這是我發現小賈沒有直接走向走廊,而是走到開關前,把燈和風扇關掉,然后才跑出去排隊,跟同學們到操場上做早操,連續幾天,我都留意到是他把燈和風扇關掉了才出去做早操。
這時,我眼前一亮,有了,就以此為突破口!在那周的班會課上,我說:“我在這里要表揚我們班一個熱愛集體,關心集體的同學,他每天都能把教室的燈和風扇關好了,才離開教室的,大家猜猜他是誰呢?”同學們的目光刷的一下一齊投到小賈,因為大家都見到他關燈關風扇的。我發現小賈的臉紅得像火一樣,有點不好意思地低下頭。通過這件事,我教育大家要像小賈一樣節約能源,做一個熱愛集體的好孩子。下課后,我跟他交談,他說這是他來學校第一次受到表揚,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我趁機鼓勵他說:“如果你能每天依時完成并上交作業,同學們就會更喜歡你的,覺得你好樣的。”他高興地微笑著點點頭。
第二天,班長告訴我說作業收齊了,慢慢地小賈主動找我說話。但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蘇老師,他們都不跟我玩。突然,我們明白了,原來他是孤獨的,他需要同學的關注。于是決定幫助他重新回到同學中間,讓他感受來自同學的關愛。開始我常常帶著他參與孩子們玩的游戲,當許多孩子爭著想跟我一組時,我會大聲喊他到我身邊,上課時,我常常會把一些簡單的問題留給他回答,只要有一點點的進步,就給予及時的表揚。當我越來越多,有意無意地告訴孩子們小賈是個可愛,有上進心的孩子之后,慢慢地一些孩子開始接近他,下課時,也會有孩子在教室里喊他:“小賈,走,一塊兒玩吧。”
第一次測試小賈只得了45分,我看到他臉上的表情呆呆的。在班上,我說小賈雖然只考了45分,但也進步了,比二年級期末考試已經進步10分了,請同學們為他鼓掌。這時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接下來,我請科代表利用課間時間給他背背數學口訣。在批改作業時,發現那些地方出錯,就給他重新講解一遍,直到他弄明白為止。慢慢地我發現他上課認真了,作業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第二次測試他得了59分,第三次63分,第四次78分,我為他的進步高興,這是每一個教師都樂意看到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愿我們為人師者多一份耐心與寬容,多一份人性的關懷,讓孩子們在充滿愛的世界里健康成長。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