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教學法是以學生嘗試為特征的學習理念和學習方式,強調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自由探究。它在教學實踐中始終注意“先試后導,先練后講”的指導思想。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我把嘗試學習融入體育教學中,進行新的嘗試,讓學生真正形成“自我學練、合作學練、探索學練、創新學練”的良好氛圍。
1. 改“灌輸式”為“嘗試式”
在體育課上,我試圖打破以往“教師灌,學生跟”的被動教學格局,一切從學生的學習活動著手進行教學。“從嘗試入手”,采用“先試后導、先練后講、先學后教”的嘗試教學法引導學生自主嘗試、自主選擇、自主解決問題的嘗試創新式的學習方法。在籃球運球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們先嘗試運球,在學習中去發現問題,然后大家一起討論:為什么要這樣?怎么做才會這樣?這種由下至上的認識,讓孩子牢牢地記住了籃球的運球方式。
因此,教師應善于利用學生對體育活動的直接興趣,采用先做后學、先會后學的方式,啟發學生積極練習一些他們認為枯燥無味的項目。例如足球的教學中,先讓學生進行足球比賽,從中抓住他們的由于不能控制球而失掉很多進攻的機會感到苦惱時,再講明學習基本技術的必要性,進行正確示范,這樣,改“灌輸式”為“嘗試式”,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大大提高學生學習這個項目的積極性。低年級學生對知識技能更習慣于先行后知,通過自己的活動去獲得。我們則可以選擇一些接近兒童生活游戲性、趣味性很濃的投、擲、拋的練習活動,玩紙飛機、沙包、小球、小保齡球等,還可以讓平時的廢舊物品如報紙、可樂瓶等發揮一定的鍛煉作用,讓他們在生活中就能獲得體驗,在玩中享受快樂,掌握一定的技能,再學習基本技術。
2. 參與課堂設計,變“被動式”為“主動式”
嘗試教學中有兩句名言:“學生能嘗試,嘗試能成功。”體育課上,學生只圍繞老師的指揮棒轉,一切行動聽指揮,從準備部分開始:慢跑,做操;到基本部分:某種練習,講解、示范,學生練習,糾正錯誤,再講解,再示范,再練習;再到結束部分:集合,小結,下課。這樣一節課教學任務順利完成了。看起來沒有什么問題,可是,有一個重要的問題被大家忽視了,誰才是課堂的主體呢?——學生。他們的心理感受,他們的主動性、創造性發揮出來了嗎?我們不能忽視學生的需要及情感的體驗,應想方設法為學生提供嘗試的機會,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變“被動式”為“主動式”。 在課下我經常讓學生參與每堂課的設計、組織、活動及課堂評價。如在準備部分教學中,開設一個“運動自選超市”,讓學生分成若干組,根據教材內容、教學目標,自主選擇準備活動的內容,甚至可以打破固定組的形式,讓學生自由組合進行練習,自己編操,自喊口令等,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創造性,使學生完成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3. 擴大學習活動,化“苦學”為“樂學”
新課程對舊課程進行了辯證的繼承與發揚,開發和合理引進了一些新興體育項目、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并積極倡導建立校本教材。這些體育教學內容的開放性和現代性使得課堂教學更加多姿多彩,學生和教師選擇內容的權限更廣泛,體育教學內容的娛樂性和文化性同它的健身性一樣得到重視。教材的延伸價值已不是停留在技術學習的競技層面,而是延伸為學生喜歡的、對學生未來的生存生活和身體鍛煉有重要影響的、有實際價值的東西。擴大學習活動,讓學生對課題和進度有了自選權,是自主學習的一大特色,也是因材施教的措施,更是學生們在各自的水平上享受運動樂趣所必不可少的因素,更能讓學生嘗試學習。如從學生身上開發體育游戲資源,讓學生嘗試自編自導體育游戲,這不僅使課堂成為學生們學習的天堂,同時也成為教學內容無盡的源泉。學生編的游戲大多來自于他們的日常活動,有的是自己新編出來的,有的是與同伴玩過的,也有的是與父母一起想出來的,因此游戲五花八門,既有體智結合的,也有單純運動方面的。教師在每堂課中可安排兩三名學生說說游戲的玩法,必要時教師作補充說明,同時讓幾名學生先作示范,再分小組進行模仿。如“貓抓老鼠”“警察抓小偷”“切西瓜”“改變動作”“斗蝸牛”等充滿稚氣的游戲,令課堂生輝,達到好學、樂學的理想效果。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