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是提高高考成績的一個最重要最關鍵的環節,復習效果成為影響高考成績的核心因素之一,要取得好的復習效果,就必須講究復習的策略。
一、教師主導,學生主體
無論何種復習策略,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都應該遵守“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最忌“自由式”復習法,此法過度強調學生的自由復習,弱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往往導致學生把握不住重點,甚至走向誤區,進而影響復習效果。正確的復習策略是:教師在其中起引領、啟發和指導作用,學生有計劃、有順序地復習,并適當留給學生一定的自由支配時間。簡言之就是“教師主導,學生主體”。
復習前,教師應有前瞻性,應全面了解自己的學生,特別是對學生在學習該部分內容時,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有預見性。教師可通過提前完成教輔中的練習,了解學生可能存在的薄弱點,并在復習時有針對地加以解決,這樣便能大大提高復習質量。
復習中,教師應避免滿堂灌。任何知識不經過學生的大腦,便難以真正掌握和靈活運用。只有以學生為主體的啟發性教學,才能激發起學習的主動性。課堂提問是啟發性教學的一種,也是提高復習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它不僅能夠發現和糾正學生學習上的錯漏,還能鍛煉學生再現教材的能力,起到鞏固重點、突破難點、區分易混淆知識的作用,也能活躍課堂,發展學生智力。提問時讓學生多思考、多分析,盡量不要直接給出結果。能夠讓學生分析回答的,不要自己講出來;能夠讓學生寫和畫的,不要自己寫出來或畫出來;能夠讓學生歸納整理的,不要自己去歸納整理;要讓學生了解自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增強學習愿望。
二、夯實基礎,及時鞏固
高考越來越重視考基礎,主要是對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情況的考查;而分析題是建立在基礎知識上,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所以在復習中,最忌專研大題難題,而忽視概念等基礎知識的復習鞏固。正確的復習策略是:加深理解概念等基礎,在識記和運用中及時鞏固。
夯實生物學基礎,首先是編織概念網。概念是基礎的基礎,概念多是生物學的特點之一,復習時要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在明析各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的基礎上,揭示概念間的關系,形成概念鏈,讓概念間的關系一目了然,如染色體-DNA-基因-蛋白質-性狀。復習時還要將彼此有聯系的概念編織成概念網,使概念系統化。如用圖解表示有關染色體行為的各種概念間的關系;又如列表比較單倍體、二倍體、多倍體三個概念。
其次是運用記憶規律復習。對課堂所講過的知識,如果不能及時鞏固,學生會很快遺忘。通常可通過課堂小測驗進行鞏固;也可通過不斷比較章節間相關的知識內容加以鞏固。如比較根吸收礦質元素的動力與根吸水的動力;比較線粒體中酶的分布與葉綠體中酶的分布;列表比較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畫圖比較光反應與暗反應等。
此外,生物概念的表述差異,含義差別很大,應有針對的加強生物語言領悟能力的訓練。
三、科學計劃,構建聯系
復習的任務在于幫助學生對知識加以整理和總結,進而鞏固和提高。因此,復習時要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一個個知識點和清晰知識的網絡系統,使知識由“熟”到“化”。復習時最忌把各個知識點孤立起來講,甚至拿起書本從頭提示到尾,迫使學生簡單地記憶。正確的復習策略是:首先,教師明確復習的內容,清楚教材中的各個知識點,并積極構建和展示各部分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如細胞膜的教學中,構建從化學成分→結構→結構特點→功能→功能特性的邏輯關系;建立理論與實際、與生活現象的聯系,如講授激素的調節時,將血糖來源和去向過程,以及血糖平衡調節相聯系,進而分析糖尿癥病人“三多一少”癥狀產生的原因,以飲食控制、運動治療為前提治療糖尿病,這樣知識就“活”了。
其次,要按知識的體系,計劃好復習專題,圍繞一個一個專題來進行。如能量代謝專題、物質代謝專題、有性生殖專題。再進一步地把知識的來龍去脈、各專題的前后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從而使知識整體化、系統化。有時用文字或符號表示的圖解,揭示出事物的組成,構建知識間的整體框架,更有利于學生對復雜問題的理解和記憶。如植物體內物質和能量流動過程圖解;減數分裂過程圖解。
四、文圖活用,事半功倍
圖表概括性強、生動直觀,且容易記憶,是對課本內容的高度濃縮和升華,其作用是語言、文字無法代替的。復習時,最忌忽視對圖表的復習。正確的復習策略是:重視培養學生畫圖和看圖分析的能力。強調學生看圖釋文,文圖活用,讀圖解題,使圖文充分結合,把冗長的文字敘述用圖表的形式表達出來,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采用網絡式結構復習法是提高高中生物學水平測試復習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此法將教材中相關的單元知識作為一個整體,將各知識點用網絡式結構加以串聯結合。再結合整體瀏覽、展開討論、對比辨析、歸納練習等復習方法,配合多種媒體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進行多元、立體式復習教學,做到系統記憶、類比記憶、形象記憶及強化記憶,能獲得舉一反三的復習效果。舉例:細胞單元復習,便可采用不同的網絡式結構的處理方式,包括運用綜合式網絡復習(投影)細胞學說、細胞的化學成分、細胞的結構和細胞的分裂;運用展開式網絡復習(投影)有關細胞的有機化合物(糖類、蛋白質、脂類、核酸);運用比較式網絡復習(投影)有關細胞器的結構圖、特點、功能;運用圖象式網絡復習(投影)有關細胞內染色體及DNA相對量變化的曲線。采用圖像辨析復習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并據圖填空(表)和配一定難度的練習。全過程采用投影片、剪貼圖及模型等手段,增大復習的信息量。既縮短復習時間又利于難點的突破,還有利于學生對整個單元知識進行整理、加工和記憶,又快又好地提高復習的效果。
五、講練結合,查漏補缺
復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教材中的基礎知識,最忌以練代講,把復習課當成練習課,甚至搞題海戰術。正確的復習策略是:把復習基礎知識與恰當的練習結合起來,在練習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達到查漏補缺,鞏固知識的目的。
當然,要把握練習的量。宜少忌多、宜精忌濫、宜巧忌偏,通過做一題,達到“學一片、帶一片”。一道好的題目,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辨析、運用能力。相反,一道不科學、不嚴密的題目,會把學生引向“歧途”,不利于對知識的掌握。因此,一定要堅持精選、精練、精評,使每一次練習都能有所收獲,而不會浪費學生寶貴的復習時間。
實驗設計題是考查學生能力水平高低的重要題型,也是復習的重要內容之一,但普通中學常常以實驗設備、物質條件的限制為借口,不做實驗,不開展科學探究,而是紙上談兵,教師講,學生記。復習實驗題的途徑有二:一是在復習階段,開放實驗室,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有關實驗;對實在無法做的實驗,則集中播放實驗光盤,讓學生理解實驗的設計思路、原理、步驟,學會對實驗結果的預測、評價或作出合理的解釋。二是通過典型實驗設計試題的分析,幫助學生掌握實驗設計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則,特別是怎樣設計對照實驗。例如設計驗證酶的本質(蛋白質)和催化作用的實驗;設計探究酶特性(專一性、高效性、適宜溫度和pH)的實驗,讓學生解讀酶有關的圖表、曲線,從而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六、傳授方法,培養能力
學生只有具備了系統化和結構化的知識,才能形成能力。在復習中,最忌教師以講代教,學生以背代學,忽視培養和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正確的復習策略是:向學生傳授一些復習方法和解題技巧。這要求教師首先要進行考點分析,闡明題目的考點意圖;其次要注意把同一考點的不同題型放在一塊進行分析,甚至可以給出考點,讓學生站在出題者的立場,去編寫不同的題目,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題目的意圖,從而達到培養能力的目的。
特別關注以下復習技巧:笫一是檢測和試卷講評。這是提升應試能力的重要途徑。檢測盡可能與高考試卷銜接,選擇近年的試題進行實戰演練,讓學生熟悉題型、難度,對高考試題心中有數。批閱和講評試卷要及時細致,試卷講評要重解題思路和方法,如在評講選擇題時,指出要認真審題,還要綜合考慮回憶法、直接解答法、淘汰排除法、特殊值法等多種方法。第二是培養良好的復習習慣和方法,提升學習能力。如指導學生平時不斷“加工”筆記,不斷整理復習筆記,實現知識由繁而雜向少而精轉化,實現知識由無序向有序,再向網絡化的轉化。又如要求學生專備一本錯題集,對錯題進行記錄和整理,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應當吸取的教訓。具個性化的筆記,將大大提高復習效率。第三是因人而異,制定目標。在復習中,教師應依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情,制定測試的目標。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