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首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當一個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時,他就會積極主動而且心情愉快地去學習,不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
眾所周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發展學生的主體性是當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反思我國傳統的教育模式,存在側重知識、技能、既定規范的灌輸與強化,嚴重忽視學生情感的現象。同時,缺乏父母和教師應有的理解和引導,特別在農村,留守兒童多,父母常年不在家,缺乏父母的引導和疼愛,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尤其是英語。那么,中學教師要如何利用情感,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呢?
一、上好第一課,激發學生學英語的動機
動機是為學習者提供動力和指引方向的一系列因素。如何使學生想學英語,感覺到英語課“面目可親”呢?關鍵在于創造良好的“第一印象”。因此,上好第一課,尤為重要。如教師在第一課上,可自我介紹,談談自己學習英語過程中的一些趣事,也可以讓學生討論生活中發生的一些與英語有關的事,如產品說明書。另再談一談學英語的重要性,讓他們感覺到英語就在他們身邊,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激發他們想學英語的動機。
二、充分調動積極情感,激發學生學英語的興趣
在教學內容上,由過去注重認知領域向認知、情感、操作三個領域轉變。英語教學的目的,不僅要指導學生系統地掌握語言知識,而且要開發學生的心智,促使學生情感因素、個性特征充分發展。
1. 微笑教學,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
教師是“鼓勵和啟發者”。動作親善,微笑教學。微笑的含義很豐富,有時是教師對學生的表揚和鼓勵,有時是教師對學生的諒解和提醒。教師的微笑能幫助學生消除緊張感,緩解畏難心理,樹立自信心。在課堂上,氣氛融洽,不宜過于拘謹、死板或嚴肅。因此,微笑教學能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幫助學生在心理上產生滿足感,激發更大的興趣。
2. 愉快教學,形成合作學習氛圍
愉快教學的主要特征有:在教學目標上,強調具體目標的個性化與總體目標一致性;在課程設置上,變化課程設置,注重潛在課程對學生激發的影響;在教學方法上,強調多樣化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育、教學評價上,注重激勵性評價。在教學對話時,可以分組練習對話,角色扮演等活動;在教學閱讀時,可分組討論,共同找出答案,教師也可以參與其中的教學活動。在各種活動中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有時可以把不同層次、不同風格的學生組合在一起,讓他們優勢互補,互相帶動;有時為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充分展示自我,讓他們自由組合;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完成任務,努力營造寬松、民主、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
三、用教師的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份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對教師的態度是左右其學科興趣的重要因素。教師對學生充滿愛心,會喚起學生相應的情感,使學生對教師產生親近感、信任感,并把愛遷移到所教的學科上,喜歡聽他的課,積極回答問題,認真完成作業。
1.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說:“教師和學生之間保持一種良好、民主的關系,有利于教師和學生形成人際交往的品質。”師生之間坦誠、無拘無束的交往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不僅在課堂上要加強微笑、愉快教學的力度,保證學生輕松、愉快地學英語,而且在課外,應多關心學生的生活,多跟他們交流,特別是留守兒童,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盡所能幫助他們解決一些生活的實際問題,并理解他們偶爾表現的一些不良行為,開導他們,幫他們走出困境,建立信心。
筆者任教的2009屆學生在中考前給筆者的信中寫道:“老師,您不僅在學習上鼓勵我們,而且在生活上關心我們,使我們能愉快地度過三年初中生活,你是我們的朋友,更像我們的媽媽。我們沒有理由不學好英語……”這一屆學生最后在中考取得很好的成績。因此,良好的師生關系,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走向成功。
2. 利用作業本,傳遞教師的愛
有些學生性格內向,面對老師,感到害羞,無話可談。如果教師換一種方法交流,能避免學生有話說而不敢說的局面。學生經常交作業,教師可以在作業本上,寫批語或短信傳遞教師的愛;也可叫學生有什么心里話,用小紙條寫信給老師。在教學中,觀察學生情緒的變化,并及時在作業本上指點或鼓勵,這樣,學生會認為老師在關注自己,有了興趣和自信心,會加倍努力學習,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責任編輯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