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是我國的老工業基地之一,具有較好的工業基礎,聚集了一大批國內重要工業領域的關鍵企業,擁有最先進的技術裝備和一大批科技力量。目前,模具及模具標準件生產廠家和經營點,以長沙為中心遍及全省各地,基本上形成了長沙、湘潭、株洲以汽車模具、電機模具為主,常德、懷化、婁底、寧鄉以塑料模具、石膏模具為主,衡陽、永州、益陽、邵陽以輕工、農機、建材、軍工所需模具為主的格局。據不完整統計,目前湖南省內有模具加工企業及模具標準件生產企業和科研機構625家,年產值超過50億元,且具備發展大型精密模具的能力。同國內相比,在某些領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為了深入了解市場,獲取社會對模具人才需求的情況,明確學院模具專業的學生培養目標,汽車工程系模具教研室對湖南省內國有、民營和外資等企業模具技術人才的現狀和需求進行了抽樣調研。
一、調研活動開展情況
(一)調研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
1.近年來,我國的職業院校培養了大量模具技術應用型人才,許多學生已取得了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頒發的各種證書,為什么我國的模具技術人才仍然非常短缺?教育部門培養的模具技術人才是否能滿足企業的需求?
2.企業到底急需什么類型的模具技術人才?對其知識和技能結構有什么要求?
3.目前,我們的職業院校的模具教育體系現狀如何?是否能保證培養出社會急需的模具技術人才?如何深化模具技術專業教學改革?
(二)調研的進程
1.對部分職業院校的調研。我們對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邵陽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冶金職業技術學院,永州職業技術學院,湖南科技職業學院,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湘潭職業技術學院等省內十幾所所學校進行了調研。調研的主要內容是模具技術人才的需求狀況、培養現狀、知識結構、教學體系、實訓基地建設模式、模具技術人才技能考核體系、模具教育教材建設等方面。
2.對部分企業的調研。組織開展了對湖南省內國有、民營和外資等企業模具技術人才的現狀和需求進行了抽樣調研。
本次被調研的企業共計69家,其中,國企57家;民營企業4家;外資企業5家;其他(合資、股份制)企業3家(見表1)。
被調研的大部分企業是所在行業的龍頭企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模具技術人才的工作崗位分類
根據調研情況,我們可把模具技術人才分為三個層次:
1.“藍領層”模具技術人才。“藍領層”模具技術人才是指在生產崗位上承擔模具的具體制造及日常簡單維護工作的技術工人,在企業模具技術崗位中占70.2%,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是模具技術人才。
所需知識與能力結構:掌握模具結構的基本知識和機械加工與模具加工的工藝知識,具備模具的制造、日常維護知識。
2.“灰領層”模具技術人才。“灰領層”是指在生產崗位上承擔模具制造的工藝人員和模具設計員,這類人員在企業模具技術崗位中占25.0%。
此類人員需求量相對少一些,但也非常缺乏,是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搶手人才,待遇較高。
3.“金領層”模具技術人才。“金領層”是指具備并精通模具設計,制造工藝,維護、維修所需要的綜合知識,并在實際工作中積累了大量實際經驗,知識面很廣;能自行完成模具的設計、模具的安裝、調試、維修和精度優化;能獨立完成模具機床改造;適合于擔任企業的技術負責人或機床廠模具產品開發的機電設計主管。
不同類型的企業,對于上述三個層次的模具技術人才有不同的要求。國有大中型企業管理架構比較完善,對模具人才安排和需求上均按研發、工藝編程、操作、維修等方面進行明確分工。而大量個體、私營、合資企業和外資企業,人員比較精干,各技術崗位人員數量不太多,更加需要既精通模具加工工藝、設計,又能熟練操作模具機床,同時對模具的維護維修有一定基礎的復合型的模具人才。
(二)模具技術人才的學歷狀況
調研數據表明,59.6%的模具技術人才為中專及以下學歷,31.4%為大專學歷,僅有8.9%為本科學歷,本科以上學歷僅占1.1%。可以看出,中等和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在模具技術人才培養方面大有可為。
(三)模具技術人才的來源渠道
調研數據表明,企業現有模具技術人才中,依靠企業自身力量培養提高的占36.3%,從學校招收的學生占48.3%,從社會招聘占15.4%。這說明:
1.職業院校學歷教育培養的模具人才還很難完全滿足企業的需要。剛走出校門的畢業生,具有不同程度的英語水平、計算機應用能力、機械和電氣基礎理論知識和一定的動手能力,但由于在校期間難以積累工藝經驗,實際動手能力差,難以滿足企業對模具人才的要求。
2.模具人才的培養并非高不可攀,企業可以依靠自身力量從普通機床操作工中培養。這就要求職業院校進一步拓展辦學功能,加強校企合作,根據企業用人“訂單”培養人才,也要企業職工提供在崗、轉崗模具技術培訓。
三、模具技術人才的需求預測
(一)模具技術人才需求旺盛的重點行業
1.軍工企業需要大量模具技術人才。20世紀90年代前,由于我國軍工企業整體形勢不太景氣,軍工企業的模具人才向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流失嚴重。由于模具人才匱乏,軍工企業數量有限的模具機床也沒有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2.國家裝備制造業是模具機床應用大戶,也需要大量模具技術人才。這些企業近年來效益較好,任務飽滿,但企業技術與設備的更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無論是模具機床操作人員、模具加工工藝編程人員,還是模具機床的維修人員都很缺乏。
3.模具專業化、商品化、市場化、標準化程度較低。由于湖南省模具生產廠家相對不集中,且大部分全能廠的工模具分廠(車間)生產的模具屬自產自用,市場化程度低,企業之間的生產技術協作比較差,因而模具生產周期比較長。
4.我省大力推進汽車產業的發展,而大型、精密、復雜、長壽命高檔模具設計制作水平不足。盡管湖南省擁有曉光汽車模具有限公司、湖南同心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湖大三佳(湖南)模具工程有限公司等一批國內知名模具企業,但從整體來看,大型、精密、復雜、長壽命高檔模具設計制作水平還較低。企業擁有精密數控加工設備的比重還不大,CAD/CAE/CAM技術的普及率不很高;許多先進模具技術的推廣應用不夠廣泛。
(二)模具技術人才需求的層次結構
1.“藍領層”需求數量大,但相對比例將會有所下降。在我們所調研的企業中,雖然大部分企業目前只要求操作者能熟練操作機床,程序由專人負責編寫,但隨著企業對模具人才的高效利用,已有企業對“藍領層”提出了更高的知識結構要求。部分企業(如成都飛機制造公司)已大規模引進了高職畢業生從事模具機床的操作。
2.“灰領層”模具人才需求的相對比例增加。隨著國內眾多老國企的改制,新的資金注入和制造裝備的更新換代,企業中只會單純操作的“藍領層”已經不能滿足企業需求,進口的大量高檔模具加工中心需要既能設計又能進行熟練操作的“灰領層”來操作。未來幾年,我國企業對“灰領層”模具人才的需求將明顯增加。
3.“金領層”復合型模具技術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目前,模具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目前在企業中所占比例僅為3.52%。尤其是專業理論知識層次較高和具備一定動手能力的高級人才更顯緊缺。近年來模具企業大量采購模具設備,需要大量設計及高層次維護的復合型人才,華東地區和華南地區對復合型模具人才的迫切需求分別占其未來需求量的24.29%和20%。
(三)對模具人才的知識結構要求
隨著我國企業的生產技術進步和模具設備的更新換代,對各層次的模具技術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對于“藍領型”模具人才,必須以傳統的機械制造技術(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切削原理及刀具、機床夾具、機制工藝等)為基礎,需要熟練掌握“CAD/CAM”軟件。
對于“灰領型”模具人才,模具設計人員應具有良好的機械基礎,更加熟悉產品的三維設計,精通產品的加工工藝,掌握模具機床維護與維修的技術和技能。
對于“金領型”模具人才,必須具有較扎實的專業基礎,較全面地掌握模具設備的相關原理與技術,具備模具設備研制與開發能力,還必須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掌握網絡技術。
四、對職業院校模具人才培養的幾點思考
(一)加強校企合作,打造“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職業教育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有利于提高模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實現學校和企業的“雙贏”。企業的需求是職業院校確定模具人才培養目標的根本依據。職業教育只有面向市場,以就業為導向,才會有出路。例如,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與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已對“訂單式”培養模式進行了嘗試。學校根據公司提出的培養目標,針對企業實際需要培養畢業生,在畢業生學完規定的課程后,最后一學年雙方在師資、教學資源上進行共享,學生全方位接觸公司的模具產品,進行實際操作。這部分學生在公司工作后,上手很快,立即可走上工作崗位,很快顯示出很強的適應性。
(二)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
1.從高等院校畢業的新教師,其基礎理論知識一般都比較扎實,但缺乏實際經驗,為此職業院校應將他們有計劃地送到企業進行實踐和見習,根據對模具技術的教學需求進行實戰培訓,重點放在工藝技術、故障診斷和排除等方面。
2.職業院校要從企業招聘有豐富的現場經驗、組織能力強的工程技術人員充實教師隊伍。國家有關部門應在職稱評聘政策上作適當的調整,在其他待遇上應與在校教師一視同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3.職業院校可直接在企業聘用模具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教師,參與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的制訂,并直接承擔教育教學任務。
(三)加強模具技術實訓基地的建設
1.要繼續重視傳統金工實習基地的建設。傳統的金屬加工理論與實踐技能,仍是學習先進制造技術的基礎。現代制造技術是在傳統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模具的加工制造,離不開傳統的車、銑、刨、磨加工技術。一個模具加工人員,如果不懂得刀具角度、切削用量和制造工藝,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模具人員。所以,在建立現代制造技術實訓基地時,也同時應重視傳統金屬加工技術訓練基地的建設。
2.建設模具技術實訓基地。根據各職業院校的實力,建立一定規模的模具技術實訓基地。在模具實訓中心建設中,應優先滿足教學與培訓要求,用有限的資金合理配置模具技術實驗實訓設備,包括模具加工模擬培訓軟件,這樣才能使更多的學生有更多的接受模具加工技能基本訓練的機會。
(四)其他幾項具體建議
1.建議由教育部組織職業院校模具技術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及時對模具人才需求和培養現狀進行調研,并對職業院校的模具技術專業的改革提出指導性意見。
2.組織制訂適合不同類型模具技術人才培養需要的教學指導方案、實訓基地建設標準、考核評估標準等指導性文件,為職業院校的教學改革提供依據。
3.建議勞動保障部門及時制訂和調整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考核標準,使證書考核內容與企業實際需要相適應,以有利于職業院校實行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并重的制度。
4.組織開發適合各層次實用型模具技術人才教育與培訓的教材,豐富教材形態,及時更新教育教學內容,增強教材的先進性和適用性。
作者單位: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