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高考剛剛結束,我們看到許多報紙、網絡上有關高考作文的新聞。雖然滿分的作文讓大家津津樂道,但是一大批無病呻吟、胡編亂造的作文的存在,讓有識之士深感困惑:我們的孩子打小就學習語文,學習寫作文,從小學到高中畢業,整整十二年,怎么還有那么多孩子寫不出文通字順、充滿真情的文章來?居然在有一年高考作文中,還出現了一大批學生為了情節能打動人,不惜編造自己“家破人亡”“四肢殘疾”等苦難,來說明自己是如何“堅韌”,如何“戰勝脆弱”的。此事通過媒體曝光后,引起一片嘩然: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樣的虛假現象?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多角度分析了原因。筆者也想從“作文教學評價”這一“冰山一角”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通過學習與不斷的探索,筆者發現,有一些方法用起來效果是很明顯的。
一、講評課不貪多求全,做到“一課一得”就是成功
利用一節講評課想解決眾多問題的老師不在少數。課前老師認真準備,正面的例子、反面的例子、精彩的段落、寫作的技法等等,要講的內容真是不少。學生們經過老師一節課的“轟炸”,還來不及細細琢磨,下課鈴就響了。這節課的效果到底如何,結果可想而知:聽完就算完了,在學生的心里不會留下一絲痕跡。這樣的講評無趣也無效,不評也罷。作為教師,有時候真要有個好心態,再著急也不能亂了方寸。多想想:我這樣做,真的對孩子有幫助嗎?只有這樣,才能理智地篩選教學內容,選擇適合學生的方法。
在我的習作講評課上力求做到“一課一得”,比如說:這節課要重點解決審題不清的問題,我就圍繞“審題”進行充分的訓練;下節課,我的訓練重點可能是指導學生關注細節描寫。當然,如果這個主題比較復雜,難以把控,我會改變策略,多用幾節課進行主題系列訓練。通過一次講評課,讓學生作文盡善盡美,那是一種奢望。理性一點說,如果一次作文講評能夠很好地解決一個問題,那么它就是非常成功的了。
二、講究方法,變“要我改”為“我要改”
既然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那么在習作評價時,他們不能只擔當“旁觀者”的角色,要讓學生知道,參與習作評價是他們責無旁貸的事。
為了不讓評價流于形式,為了讓學生真正成為評價的主人,那就需要一些科學的方法,我稱之為“搭梯子”。梯子的第一個臺階就是嘗試讓學生在老師的評語后面寫“讀后感”,內容可以是對老師評價的回復,也可以是對老師的評價提出不同的看法,只要言之有理,老師都會認可。這樣一來,杜絕了學生拿到作文本不仔細看或看也不看的現象。孩子要寫“讀后感”,就要好好研讀老師的評語。
梯子的第二個臺階就是孩子寫評語。習作寫完后,老師不急著批改,而是讓合作小組內成員互評,要求至少提一條優點或者一條建議。在學生寫評語時,可以做些示范,教給學生一些批改的方法,這樣評價起來會減少很多麻煩。因為師生評價的角度不同,學生往往能發現老師忽視的亮點,老師及時表揚,增加學生批改的信心。在學生寫評語時,筆者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有些知識點或道理由教師提出來,一些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而用同齡人的語言表達出來,學生卻很容易接受。一個學生在看了同組一個學生的習作后,覺得自己的習作寫得很不好,于是在本子上寫下了這樣的批語:“唉,人和人的差距咋就這么大呢?看來我要好好努力了。”
學生第二步走穩后,筆者開始嘗試讓學生寫眉批,目的很明確:讓學生從只關注文章內容轉而關注到文章的每一個細節,提高學生評價習作的能力。
在學生“爬梯子”的過程中,適當地給予一點動力,能讓孩子前進得更快。這個“動力”就是“加分政策”。在兩種情況下,學生可以得到更高的成績:其一,讀了老師和同學的評語后,對自己的習作做了認真修改的可以加分;其二,給同學寫評語或給自己寫評語非常精彩的,受到組內成員一致稱贊的要加分。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過一次成功的喜悅,就會激起他一百次追求成功的欲望。這一舉措,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寫評語的積極性,原本的“要我改”變成了“我要改”,評語的質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平等對話,變“批改”為“交流”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評語表示,還可以綜合采用多種形式評價。”這是一種人本化的評價要求。原來的批改,就是教師對學生的一種檢查。教師像個居高臨下的審判官,評判著眼前學生的不足,給學生“挑刺”,這樣不但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也不符合新課程平等對話、民主交往的理念。所以筆者認為,改革作文的評價方式,應該把“批改”變為“交流”。教師把作文作為和學生平等交流的平臺,以發現的眼光、欣賞的心情對待學生的作文,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給出建議式、商量式、鼓勵式的評價結果,這樣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對學生形成他們的寫作個性和表述特色都有極大地幫助。
“讓學生成為作文的主人”,不應該只是停留在我們心中的美好愿望,它應該成為課程改革的主旋律。改革習作評價方法勢在必行,只有讓學生感受到作文的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他們才能真正成為主人。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長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