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課程中仍延續著傳統教學的一些弊端,制約著新課程的有效實施及教學目標的落實。在新形勢下,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研讀課標,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新課程標準“以學生為本”。教材的體例和內容多姿多彩,成為學習課程標準的參考資料和一種課程資源。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備課必須先備課程標準,才能了解并把握課程的總體要求,才能更好地運用教材實現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從而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簡言之,教師只有通過研讀熟悉課程標準才能勝任教學,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二、聯系實際,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教育家陶知行先生曾指出:“生活即教育。”并強調:“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基于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說教的誤區。例如,在講授“面對變化發展的社會生活”一課前,我先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任務:請學生通過調查、訪談等方式,了解你周邊近年來社會發生的變化。課堂上學生暢所欲言,歷數身邊的巨大變化:平房逐漸被高樓取代、企業逐漸增多、城市綠化明顯改善、私家車進入普通家庭等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結合教材相關知識,思考和分析身邊發生巨大變化的原因,深化學生的認識,從而實現了知行的和諧統一,使教學效果更好。
三、引導學習,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初中學生處于身心迅速發展和學習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階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各種學生自主學習的形式,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氛圍。
1.課前搜索
講授新課之前,可以先布置學生圍繞即將學習的課本知識,利用課余時間,通過查閱報刊、圖書、互聯網等方式,搜索、掌握一定的相關事例、數據、圖文等材料,為學生在課堂上熟悉、理解教學內容做好準備。
2.游戲娛樂
游戲是人的天性愛好,通過游戲,可以在愉快的體驗中培養學生的一定參與意識和道德實踐能力。
3.音樂感動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在影響青少年心靈的手段中,音樂占據著重要的位置,音樂是思維有力的源泉。沒有音樂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發展。”例如,在講完“相親相愛一家人”一課后,我在小結中說道:“為了感謝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我提議將時下一首流行的網絡歌曲——《天下父母心》送給我們的父母。”很多學生是帶著感情欣賞完這首歌的,真正達到了讓學生心靈上有那么一點觸動、情緒上有那么一點感染、情感上有那么一點體驗的效果。
作者單位:河北省故城縣壇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