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不一樣,高中學生大部分面臨的是升學與深造,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大部分面臨的是就業,這就要求中職學校所有專業課與文化課都要服務于學生將來的就業。當前社會企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對員工各方面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正確引導職業學校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觀、擇業觀、人生觀顯得尤為重要。中職政治課教師要把政治教學與就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今后的就業中做到實現個人就業與社會需要、眼前需要與長遠發展、個人特質與職業需要、學有專長與用有所處、主動靈活與人才市場變化、逐步抵達就業目標與最終實現人生理想相結合。
一、中職政治教學與就業教育相結合有利于學生培養職業觀
職業觀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是一個人所特有的一種主觀意識,是實現個人事業理想和生活理想的必要條件,是實現社會理想的重要橋梁,對求職、擇業、就業準備有直接影響。
中職生進入學校以后,已經有了初步的職業理想,到畢業之后,就逐步調整和確立下來。其發展一般經歷由具體到抽象、由單純的主觀動機到主觀與現實的統一、由不穩定到穩定三個過程。因此,中職政治課要從三個方面逐步誘導學生把進校時表現的對于各種具體職業形象的傾向逐漸形成為對某項事業、某個目標而奮斗的職業理想。要誘導學生把個人興趣、愛好、愿望等個人主觀動機與變化的各種現實條件結合,不斷調整自己的職業理想,直至達到個人動機與客觀現實的統一。要誘導學生不斷提高職業認識水平和心理成熟程度,形成逐漸穩定而又緊跟社會發展的職業理想,要誘導學生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
就業意識不斷更新是發展的職業觀的要求。中職政治課教師要教育中職生在市場轉軌中正確認識社會,主動適應社會,能動改造社會,使他們樹立到基層、到生產一線就業的基層意識,順應社會發展就業的超前意識,為國家為人民服務和承擔社會責任的服從意識。中職政治課教師還要教育中職生應該具有自信、自主、風險、競爭、經濟和開拓等意識,使他們在就業過程中,能充分發揮特長,靈活規避風險,善于捕捉機遇,憑素質和能力競爭,敢于適時調整崗位,并以社會責任為前提考慮經濟效益。
二、中職政治教學與就業教育相結合有利于學生將來自主擇業
由于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職業門類迅速增加,但社會職業需求迅猛增加的同時,職業的專業化程度也越來越高,中職生擇業的競爭環境因受勞動人事制度等就業政策的約束仍然偏緊,等待中職畢業生的將是一個永恒的擇業變數。學生的擇業觀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中職政治課教師在教學中要誘導學生樹立新型的擇業觀,養成現代人格。如:先就業而后擇業、所有制性質不限、不唯對口用所長、先基層后求發展、主動進人才市場、自主創業道路廣等;要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我、認識市場,鼓勵他們在校期間有目的地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還要教育他們在擇業過程中根據社會需要及時調整就業目標,使他們最終實現個人就業與社會需要相統一,眼前需要與長遠發展相統一,個人特質與職業需要相統一,學有專長與用有所處相統一,主動靈活與人才市場變化相統一,逐步抵達就業目標與最終實現人生理想相統一,逐步達到人職和諧、人職合一的新型擇業觀的最高境界。
三、中職政治教學與就業教育相結合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
當前社會變化對教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如:市場經濟中利益突顯所引發的金錢觀、消費觀、享樂觀、婚姻觀、理想觀等沖突,以及網絡社會所帶來的人際交往的變化,虛擬社會技術支持下的個性過分張揚等。面對這些問題,教師必須在教學活動中及時關注并引發思考,增強學生對多種意識形態、多種價值取向的辨別能力,使他們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思想政治課應給予學生一種信念、一種做人準則、一種強大精神動力,因而必須針對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多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著力解決普遍存在的諸如學習目標模糊、學習動力不足等問題,指導他們如何為人處事,克服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幫助他們建立平等友愛、互幫互助、忍讓寬容、誠實守信的良好人際關系及合作精神;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和衛生習慣,指導他們勤儉節約、自尊自愛;同時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進取品質,如:勇敢、果斷、堅強、自信等心理品質和主體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風險意識、冒險精神等,樹立終身教育觀。
綜上所述,中職生就業思想素質對職業觀、擇業觀、人生觀的取向至關重要,這就更加要求我們教師在中職政治課上的正確引導和滲透。同時也要求我們學生用正確的人生觀,發展的職業觀和新型的擇業觀去面對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為自己的終身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