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小學生的感恩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如學校重智育輕德育,忽視感恩教育、家長對感恩教育的認識不夠、社會“感恩意識”的淡化等。針對這些問題,結合自己在“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十心’教育體系實踐價值”課題研究過程中積累的經驗,提出一點建議,以推動小學生感恩教育更好發展。
一、存在的問題
(一)父母對感恩教育的缺失——影響道德培養的家庭因素
家長是孩子學會感恩的第一責任人。在家庭教育方面,很多父母缺乏對感恩教育缺乏正確理解,只要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其他方面都不重要。加之現在絕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父母和老人對孩子都比較溺愛,久而久之,孩子從思想上逐漸產生了偏激的想法:我學習是給家長學的;父母對我的所有關愛是應該的。孩子思想品德的引導和教育都被家長忽略了。所以,孩子根本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反而認為自己的任何作為都是理所當然的。
(二)社會不良風氣對孩子的影響——導致道德缺失的社會因素
經濟發展,生活優越,現在許多孩子對于父母的辛勞一無所知,卻受到社會上追求奢華、虛榮的不良風氣的影響。經常聽到孩子間在攀比吃穿,家庭條件差的孩子甚至埋怨父母沒有給自己創造優越的條件,感恩意識喪失。隨著人們精神生活領域不斷擴大,各種媒體、網絡給學生提供的思考問題的參照與過去大不相同,于是在他們心中覺得“優秀傳統是老古董了,無價值了”。社會感恩教育缺損。
(三)學校教育缺乏正確的引導——忽視品德形成的教育因素
在學校教育方面,學校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過多看重學業成績,忽視學生品德教育,缺乏對孩子人格的正確引導教育,讓智力教育與人格教育出現了倒掛現象,使得孩子無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在他們的心里,分數才是自己唯一的追求,而對于有恩于自己的父母、師長,他們沒有任何的感激之情。作為學校,應該反思當前的教育方式,明白親情的流失與親情教育的失位與學生的感恩思想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二、解決對策
(一)父母以身作則,以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要想真正培養學生的感恩情感,就要從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做起。我校在家訪和家長會上加入了加強學生“感恩教育”的內容,描述學生在完成感恩任務后的表現,并把班級調查的結果反饋給家長,讓家長配合學校進行感恩教育,家校協商如何進行感恩教育,家長們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觀點和措施。
(二)學校營造氛圍,以培養學生的感恩之情
1.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培養感恩之情
在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德育與學科的整合,合理選擇和運用德育滲透的方法,教師可以利用語文、思品等教材,挖掘蘊涵的感恩思想,利用傳統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課堂中,點燃學生感恩之心,在感恩中領悟人間的真情,感受生活的精彩。為學生創設真、善、美的情感空間,使他們在語言學習的同時把握情感品質的內化力量,讓他們在語言的天空中感受真我本色!
2.開展實踐活動,體驗感恩之心
讓學生從活動中體驗感恩,并回歸現實生活,從點滴做起,在生活中實踐感恩。
(1)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
布置愛心家庭作業:開展為父母多做事,對父母多說知心話,幫父母做飯洗衣等;各班級組織全體學生開展“算算親情賬,感知父母恩”為主題的班會,將自己的雜費、生活費、交通費、零花錢等支出加起來,算出家長為自己的投資。讓學生體會和感激父母的艱辛和不易,培養學生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情。
(2)感激老師的教誨之恩
開展學生向老師獻真情活動,自選“八個一”(寫一封信,談一次心,做一張賀卡,獻一束鮮花,提一個建議,表一個決心,送一句話,寫一首詩歌等)來表達對老師的感激之情。要求所有學生會講十字文明用語(謝謝、請、你好、再見、對不起)。
(3)感激同學的幫助之恩
開展以“同學如手足”“牽手同學、共同進步”為主題的作文比賽、演講比賽以及給同學做一件有益的事,給班級做一件有益的事等活動,掀起同學之間互幫、互助、互學、互進的熱潮,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
(4)感激自然的賜予之恩
開展愛護自然、愛護環境的活動。要求每一個同學主動植一棵樹,養一盆花,認養保護一片綠地,自覺成為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自愿者。開展謳歌大自然對人類恩賜的書畫、攝影和演講比賽等,使學生能夠形成感激自然給予的情感,使“愛護自然、保護自然”成為同學們的自覺行為。
(5)感激社會的關愛之恩
社會實踐也是實施感恩教育的途徑之一。開展愛國、愛黨、愛人民的主題活動,如組織演講、征文比賽等,形成和鞏固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定期組織學生到德育基地去活動,如到敬老院去為老人服務,從中體會到自己對社會、對他人的幫助與施恩,不但能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還能在活動中升華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
感恩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家庭、學校要意識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感恩教育是一個社會工程,它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全力構建。讓我們共同給孩子的明天撐起一片感恩的天空,讓他們懷著感恩的心來感悟生活、感激父母、感激朋友、感謝祖國、感慨人生,成為一個知恩感恩的人,道德高尚的人,對他人有益的人!
作者單位:吉林省松原市乾安縣第二
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