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學階段培養學生英語自學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要求學生在詞匯語法等基礎知識方面提前了解,還要在英語閱讀和背景知識方面有充分的準備。同時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計劃、分層次的訓練,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自學成為他們內在的需要,使學生從苦學到樂學,從學會到會學,使學生真正獲得適應社會需要的學習能力,從而進行更加有效的學習。
一、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是自學的前提和關鍵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學的目的在于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學習模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都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培養。因此,開學之初我們就明確提出了三年的學習目標。如何讓學生掌握一定量的詞匯,想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機械地灌輸和死記硬背是不可取的,而必須要通過學生課外預習和一系列的活動來實現。同學們課前預習時,可以把每一課的生詞熟記,訓練辨讀能力,獲得老師課堂上講解的知識的輪廓,以及老師引導操練的思路。課堂上要知道老師講的內容和書上講的內容在廣度和深度上有何差別,在聽課記筆記時要知道哪些該記,哪些不該記。從而,把握每一課的重難點。先預習單詞、課文,然后完成預習指定的作業,劃出預習后不懂的內容。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幫助學生克服閱讀中的不良習慣,提高閱讀速度和效率至關重要。學生閱讀文章時常采用的方式是唇讀、指讀、回視重讀或遇到生詞就查辭典等不良習慣,這就分散了學生的精力,影響閱讀速度,容易使得學生只停留在某個詞或句子上,學生獲得的信息支離破碎。因此,指導學生養成默讀習慣,抓住句子中的主題句,根據相關的語言背景和語篇,進行連貫性理解的訓練,從而培養學生猜測詞義的能力。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略讀和詳讀)。教師進行適當的閱讀方法的指導,并進行大量的閱讀訓練,提高閱讀的速度和效率。同時查閱詞典的能力對閱讀很重要,學生的課外讀物很多,可所學知識有限,有時會遇到很多不認識的單詞,光靠問老師是不行的。針對這一現象,在英語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查閱詞典的能力,不僅教會學生查閱詞典的方法,還應訓練其查閱詞典的速度和能力。不同的詞匯具有不同的含義,同一詞匯在不同的閱讀材料中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引導學生猜測詞義。
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要考慮到學生現在的英語閱讀水平,又要激發其閱讀的興趣。向學生提供相關的學習資料和文化背景知識,讓他們對這些感興趣,同時要求學生在閱讀時盡量不要放過生詞,尤其是影響理解和翻譯的生詞和短語。要求學生讀后查出生詞或短語,并在規定的時間內記住,從實踐效果來看,學生通過間接的閱讀活動,小組匯報活動,“爭當小記者”等活動能提高學習英語的熱情,進而達到預習的效果。
中學英語閱讀其實是指導學生閱讀時速度放快,視域放寬,使用聯想,猜義等方法獲取知識信息,廣泛開發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教學。教師指導學生閱讀(Learn to read)和通過閱讀來學習語言和文化(Read to learn)使學生學到了課本中沒有的東西,了解到西方社會習俗和社會背景,理解和尊重其他國家文化,熱愛和弘揚祖國文化。給學生灌輸必要的人文文化,增強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三、教師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是指導經過重復練習或不斷地實踐而變成需要的行為方式。”學習之初,就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課前預習,教師應要求學生將生詞、短語所在的句子劃出并理解句子含義。借助參考資料和詞典理解整篇課文,找出主題句,回答課文后面的習題,并發現問題。這是一種課前自學的良好習慣,要讓學生持之以恒,不間斷地練習。課堂上要讓學生養成專心聽課的習慣,專心聽講才能解決在預習過程中所沒有解決的問題,認真記錄,經常總結,并獨立完成作業,教師對預習也應進行一定的檢查和考核,如檢查默寫單詞和背誦,要求小組匯報查找資料的情況,甚至讓學生試講課。這樣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活動能力都會得到提高。
四、增強合作精神,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合作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信息交流,學生互動的過程,老師不再是唯一的知識來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平等交流,其優勢在于能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激勵學生的參與意識,發揮他們的協作能力,形成互幫互學的風氣,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因此。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合作學習的規則。知道學什么、怎樣學、達到什么標準;只有在小組成員明白教師的指令和合作活動的任務時才活動。采用合作學習,切忌在教師自己指令不明確的情況下進行小組活動,那樣可能造成看似熱鬧,實為混亂的局面,不能達到自學的預想目的,學生也不可能真正提高和鍛煉自學能力。在合作過程中,老師不時地會提醒,遵循規則,指導學生活動,這不僅提高了合作學習的質量,而且提高了課堂的實效性。教師也避免了填鴨式的教育,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
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學生已經有了相當強的思維能力。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他們很善于分析、綜合、歸納、演繹、抽象概括。預習為獨立獲取英語知識的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訓練機會,有助于英語自學能力的形成。為學生以后的自主學習會打下良好的基礎,增加學習的有效性,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自學能力。“英語自學能力是指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主動學習英語知識,鍛煉英語技能,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它是一項綜合性的認識能力,是一種很重要的智力活動。”自學英語的能力是學生在長期的英語學習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它同時也需要英語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培養。只有教師和學生雙方進行緊密配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全面提高學生英語自學能力。
參考文獻:
常汝吉.《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徐州高等師范學校外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