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示了各學科的課程目標應從三個維度展開,即關注學生發展的三個方面: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確定,從傳統教學中的知識本位、學科本位轉向從學生的發展為本,對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 三維目標 實現
計算機教育的學科具有很強的操作實踐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實現新課程提出的“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才能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計算機學科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實現學會、會學、樂學的統一。
一、任務驅動,以人為本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其原則就是:學生的學習活動性質與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導和維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去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并通過此任務來舉一反三,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這種教學方法對計算機這門實踐性非常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展特點的學科來說,是非常實用而有效的。
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引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就可以讓學生在一個個典型的信息處理“任務”的驅動下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的脈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種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從而培養出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好奇心和興趣是創新的基本思想品質。如果沒有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就沒有創造性思維。教師根據計算機課的特點,既可以通過設疑提問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也可以通過布置課外作業的方式讓學生在具體參與中思考問題,引發興趣。更重要的是,在課堂教學中多給他們營造創新的氛圍,激發其創造的欲望。
三、鼓勵探究,自主學習
學習成功并得到快樂的情緒體驗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強烈欲望。蓋茨說:“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币箤W生獲得成功,首先要樹立信心和勇氣。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自信心的培養,還要注意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次,教師對學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種期待,教師對學生的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動力,能激起學生的潛在力量,激發向上的學習主動性。創設使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機會,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和要求,讓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成果得到展示的機會,營造享受成功的情境。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知道主動地學習,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敢于探索的精神比單純地傳授知識更為重要,學生只有具備了自學能力和敢于探索的精神,才能做到獨立地解決問題。
四、勤奮探索,開拓創新
在課堂教學中,努力營造寬松、積極、探索、創造性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樹立“嘗試創新”的意識,強調在課堂上,只要敢于參與,就是成功。比如在教學生制作網頁時,同學們面對功能如此強大的“FrontPage”軟件,不知如何下手,而且模仿的多,創新的少,制作出來的網頁,沒有新意。這時,我仔細觀察學生作品中的閃光點,通過多媒體教學網,展示給大家看,并讓他說思路,再讓其他同學發表意見,接著大家一起試一試。這樣,學生的思路就開闊了,也愿意動手嘗試了。還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淡化了失敗的感覺,體會到了大膽嘗試就會成功的道理。
五、合作交流,相互協作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提倡小組學習,合作交流,與人分享,相互協作。建構主義的學習觀也認為:學習不是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從已有知識經驗出發,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如果此時再增進學生間的合作,就能使學生看到那些與他不同的觀點,從而對新知識的理解更豐富,更全面。學生自己組合,共同協作完成某一方案,就解決方案中的問題進行學習合作,上網搜索,他們之間通過相互討論、交流,發現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產生意義建構。學生利用FrontPage自主地對信息進行加工與重組,編輯與設計后,制作成網頁通過網絡,實現學習成果交流。
三維目標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整體,是一個完整的人在學習活動中實現素質建構的三個側面。因此,在計算機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多思、敢問、敢做,激發他們探究的欲望,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相信學生的創造力,那么他們的創新精神和能力一定能在計算機這片沃土里得到培養和提高。
參考文獻:
[1]劉康賢.《整合三維目標 培養綜合素質》.
[2]唐偉明.《整合學習方式 實現三維目標》.
作者單位:山西省翼城縣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