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在當前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課堂教學目標更加關注學生性格、人格的健全,更加關注學生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長,更加關注學情和氛圍以及師生、生生關系的和諧發展。在生物課堂教學中,采用滲透合作學習理念的“自探互教”課堂教學模式,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可以有效達到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個性發展、鍛造學生思維品質的目的。
關鍵詞:課堂教學 自探互教 導學案編寫 課堂節奏
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手段,它主要包括教師講解、學生問答、教學活動和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是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在當前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課堂教學的目標已悄然發生轉變,由原本追求知識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關注學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由強調注重知識能力的培養到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長;由注重傳統共性和整齊劃一的教育到更加關注學生的不同需求;由注重課堂環節、程序的編制到更加關注學情和氛圍以及師生、生生關系的和諧發展。那么,生物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這些轉變呢?如何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個性發展、鍛造學生思維品質呢?筆者認為采用滲透合作學習理念的“自探互教”課堂教學模式是方法之一。
一、生物課堂自探互教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
“自探互教”課堂教學模式中,“自探互教”是指在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下,以學生獨立自主探究和互助合作交流為前提,以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學情為基礎,以個人或小組展示為方式,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的一種教學形式。課堂結構涵括學習目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思維訓練、效果評價六個基本模塊,將學生的自學、訓練、交流、歸納與教師的設疑、組織、指導、評價兩條教學主線有機融合。在課堂教學程序中,教師設計問題形成導學案,學生根據導學案進行自主探究,從課本、資料、實驗以及與同學交流討論的過程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則根據學情及時進行點撥、指導和評價。生物課堂教學中應如何有效實施自探互教呢?
1.高質量導學案的編寫
為使預習活動落到實處,確保課堂上生生對話、師生對話順利開展,進而使學生養成主動學習、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教師上課前必須編、制發放高質量的導學案。
導學案一般應包含如下內容:(1)學習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等;(2)重點難點。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能力預設重難點;(3)知識鏈接。把相關知識提供給學生,為學習活動鋪路搭橋;(4)學法指導。提示讀書、思考、審題、解題、實驗的基本方法;(5)思考練習。根據內容要點化、要點問題化、問題層級化的原則,設計一組由淺入深、先易后難、旨在引導學生逐步掌握課程內容的問題;(6)總結反思。要求學生對規律性的東西進行書面總結,對學習中的問題進行書面反思,務求一課一得。
2.課堂節奏的整體把握
自探互教課堂教學模式基本結構包括:學習目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思維訓練—效果評價。以“遺傳的基本規律與人類遺傳病”習題講評課為例,課堂六個基本模塊可作如下切割。(1)學生自主訂正錯題(6min)——學生獨立自主進行。(2)分析考點,指出習題中錯誤率較高的題目(4min)——教師可板書或投影精評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考點分析,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目標;第二部分是平均分和錯誤率統計。(3)分配任務,分組討論交流(15min)——討論交流時,學生第一是解決老師布置的討論任務,二是解決自主訂正時未能解決的問題。(4)課堂展示(10min)——學生展示時,同組學生可補充說明,其他學生可質疑,教師可點撥。(5)歸納重點知識,總結錯誤原因(5min)——①投影錯誤率較高題目的錯因分析;②對于討論任務,教師進行歸納和拓展延伸,板書或投影典型題目的典型思路。(6)以平行題訓練進行反思,布置下堂課作業(5min)——平行題可以根據導學案提前準備,并根據批閱結果進行增刪,題量控制在4~5題左右。筆者認為,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對于課堂節奏的把握,必須明確自探互教課堂教學實施重點在于討論、展示和拓展延伸。
二、生物課堂自探互教模式的基本功能
“自探互教”教學模式是筆者所在的學校為適應新課改自主創設的新課堂模式,目前已被批準為江蘇省“十一五”規劃課題。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滲透合作學習理念的自探互教課堂教學模式有以下幾點功能。
1.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課堂教學中,教師將課堂還給學生,將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將自主實踐還給學生,把自學方法教給學生,把思維空間留給學生。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實質是引導學生自學的過程。
2.建立了多向有效的課堂交往途徑
教學是教與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也就是有效的交流與對話。“自探互教”課堂教學模式,加強了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實現了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成共識、共享、共進。
3.鼓勵學生多層次間的動態發展
在“自探互教”模式中,師生、生生互動,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課堂教學充分相信和挖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發展潛能,既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也提高了學生適應未來、適應社會的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淮安楚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