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喜歡識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這個要求提得非常好,從情感態度出發,正是我們以前的教學中所缺乏的。這種喜歡和愿望可以讓學生學習漢字變得更主動、更輕松。我懷著放手讓孩子們在生活中識字的想法,我做了一些嘗試:
首先,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廣告牌、宣傳欄等成了我的教材。我這樣對孩子們說: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漢字,你們能當一名小小的探索者,自己去發現文字、學習文字,了解其中的奧妙嗎?聽了我的話,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于是我帶著他們走出學校,開始了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結果,他們發現了很多漢字,并且利用各種各樣的方式認識了它們,還了解他們的意思,知道了可以組成哪些詞語。當孩子們看到這些是靠自己的努力而認識的字時,心里感到很高興,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其次,校園、教室也是孩子們識字的場所。我常常會領著孩子們逛逛校園,并隨時指一些字來考考他們。久而久之,學生不用領,自己也會成群結隊奔走于校園中識字。這樣,寓教于樂,孩子們可以在玩中識字。孩子們還可以在教室里識字。如:黑板、粉筆、電視機、投影儀、飲水機、桌子、窗戶、玻璃、小桶等等,我都在上面貼上標簽,這樣可以讓他們看到什么就認表示該實物的字。我還在后面的黑板報上開辟了一個專欄叫“我會認”,孩子們把自己在課外認識的字寫在黑板報上或帖在黑板報上,互相交流,孩子們感到一種成就感,認字的勁頭就更足了。師生之間這種輕松愉快的氛圍,就像做游戲一樣,孩子們一點也不拘束,很放松,效果也很好。我還利用墻上的《名人名言》《中小學生守則》讓孩子們找出自己會讀的字讀給其他的孩子聽,又比如在班級發作業本,我讓孩子們輪流發作業本,從而認識同學的名字,讓他們又多認識了幾十個字。
最后讓孩子們在星期天或節假日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到大街上去找漢字,收獲一定不少。除了到大街上去找漢字,還可以跟著到爸爸媽媽商店里去認漢字,諸如:“花生奶”“光明牛奶”“雕牌洗衣粉”“漢福大豆油”“金龍魚食用調和油”“海鮮醬油”“汪恕有滴醋”“蓮花味精”“拉芳護發素”“小磨香油”等等。我還讓孩子們逛“家中市場”。當孩子們能正確讀出生活環境中的字時,他們是多么興奮啊!
抓住他們希望被老師重視的心理,我班每次進行一次“識字大王”評比,誰識的字最多,誰就成為本月的“識字大王”,這樣激發了學生學習漢字的字興趣。
生活中處處有學問,識字也不例外。課外閱讀是引導學生主動識字、擴大識字量、拓展識字空間的最佳途徑。我讓學生讀故事書,然后把故事講給同學們聽,講故事的學生猶如得到獎賞,聽故事的則羨慕不已。我相信孩子們會更加熱愛閱讀,會識更多的漢字。
總之,小小漢字奧妙無窮,鼓勵孩子們在生活中識字,把學生引向更廣闊的生活空間,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識字途徑。這正印證了新課程標準實驗的指導思想:學語文,用語文,語文生活化。我們應該從孩子們的生活實際出發,從孩子們的興趣出發,開展實踐活動,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發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讓生活真正成為孩子識字的舞臺。
作者單位:連云港關里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