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培養學生健康協調的情感
要在體育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在培養學生體魄和體育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健康協調的情感,首先就要醞釀和諧的師生關系。作為體育教師,應該掌握每名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及身體素質等,在教學中做到不偏不倚、不諷刺挖苦,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其次,體育教師應當加強自身素質修養,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樹立起新時代體育教師的良好形象。傳統的體育教師形象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更有甚者一提到體育教師就讓學生想到“體罰”,使體育教師成了“體罰”的代名詞,我們新時代的體育教師應當在精神風貌、師德修養、儀態儀表上為學生做出表率,做到“學高身正,為人師表”。再次,教師還應深入挖掘教材中蘊涵的情感信息,使學生深刻體驗教材所表達的情感。如:隊列訓練能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增強學生遵章守紀的自覺性和集體主義精神;各種球類活動和形式多樣的游戲可以適時地培養和增強學生之間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和互助友愛的純真情感;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則能讓學生了解到祖國體育運動發展史的源遠流長,從而激發學生崇高的愛國熱情,樹立遠大理想。
二、改進教學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個性發展,做到因人而異
首先,傳統的講解法教學,只是教師籠統地講解動作要領和步驟,然后做幾次示范,接著就讓學生簡單模仿,做不好還要訓斥兩句。這不僅調動不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產生抵觸和厭倦情緒。而采用啟發式、自主合作式教學法,則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豐富想象力和主動性,使學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和訓練,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綜合能力,全面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例如:學習“籃球”這一內容時,我先播放音樂,讓學生跟著我做球操,活動好關節之后,示范了“反彈傳接球”技術,并提出了一個技術性問題:反彈點在哪?同學們通過練習、思考、爭論之后,做出了正確的回答。常做這樣的練習結合思考,能使大家養成動腦學習的習慣。
其次,教師在教學中還要善于抓住有利時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隊列隊形練習中,個別學生怕苦怕累,老是不認真練習,致使整個隊伍顯得極為不協調,不整齊。此時,教師可以適時地進行教育:“隊列隊形練習是整個班集體凝聚力的表現,看的是整體的素質和團結協作的精神,不能僅僅因為某一個同學的表現,破壞了整個集體的形象,希望大家不怕困難,努力為集體爭光……”如此一提醒,那位同學就明白了集體榮譽感的意義,整個隊伍也就整齊多了。
三、營造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身心放松中增長知識,提高適應環境的能力
教學氛圍的和諧寬松,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心理特點。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注意有意識地營造這種氛圍,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教育,克服學生的心理障礙,以增強他們的適應能力。適時進行換位思考,想一想如果你自己處于學生的位置,會對老師有什么要求,希望老師怎樣做自己才能接受,那么,自己在教學中就盡量滿足學生的愿望,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興致勃勃地完成知識和技能的學習。
此外,教師還要正確處理好教和學的關系,緩解教學矛盾。教和學是構成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學到知識,其中就存在一個“教”與“學”的矛盾問題,如果處理不好,這對矛盾就會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甚至是抵觸情緒,導致學生陷入心理誤區。我們時常聽到有些學生說“我不喜歡某某的課,我就是不給某某老師學”。這就是由于沒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矛盾造成的。教師應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認識到是為自己將來成為祖國有用之才而學習,而不是為學校、老師或家長學習。要在體育教學中以“教”為主導,以“學”為中心,以“做”為終端,使教與學有機結合起來,在教學生的同時也從學生身上學到知識。
一般情況下,體育教師的示范講解要做到形象生動,充分利用形體語言,而且時間不宜過長,不致讓學生感到厭倦,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思考、練習。在練習到一定程度,即學生基本上都能較好完成動作時,教師又要適當予以制止,再轉入對新的教學項目的學習。以教學比賽為例,學生對教學比賽興趣大、興奮性高,到了樂不思蜀的地步,這時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情緒變化做適當的控制,做到高時就低,低時就高,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使課堂氣氛生動有序,充滿生機又不混亂。
總之,體育課教學是一個具有鮮明特點的教育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只要采取有效方式,恰當點撥,加以適時引導,就能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