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適應時代發展和社會需要的人才是我們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初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是順應了這一時代發展的需要。自新課標頒布以來,無論在哪個老師的課堂上我們都能夠感受到合作探究的氛圍。這說明老師們對貫徹新課標的精神充滿了熱情,每個人都力求把語文課堂建成學生合作探究的樂園。然而,很多老師的課堂合作探究的效率不高,這也是近年來許多老師感到困惑的一點。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想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
一、合作探究不能無的放矢,應該目標明確
我們都知道,飛機上天需要導航,輪船下海也需要導航,甚至野外旅游也離不開導航。離開了導航,它們的后果都不堪設想。什么是導航?通俗點講,就是給定一個明確的目標,而不至于迷失方向。其實,我們上課也需要“導航”。教者在布置學生合作探究之時,給學生制訂了合作探究的目標,其實就是在為學生“導航”。我們應該告訴學生,為什么合作?怎樣合作?合作探究什么?怎樣探究?合作探究要用多長時間?如何呈現(方式)探究的成果?每個人在合作探究時應該為自己所在的小組做多大貢獻?有了明確的目標,學生的合作探究就有了行動的準繩,合作探究的效率自然會大大提高。
例如,我在執教朱自清的《背影》時,讓四個人一個小組共同探究“課文多次寫見到父親的背影,每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作者為什么都止不住流下了眼淚?”先讓四個人組成一個探究小組,每個組都選一個組長,負責協調組內人員的發言順序和紀律,每個組安排一個記錄員負責記錄討論過程;每個人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先在組內交流,然后各組選一個代表在全班交流,探究時間為4分鐘(組內交流)+4分鐘(全班交流)=8分鐘。對討論激烈、成果顯著的小組給予表揚。通過分組合作探究,學生弄明白了三次背影、三次流淚的意義。濃濃的父子之情在合作探究中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合作探究不能放任自流,應該有規有矩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合作探究前,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給學生立一個規矩,比方說不準大聲喧嘩,不準瞎扯跟合作探究內容無關的話題。要求學生在合作探究時做到“四個會”:會聽——善于傾聽別人的發言,這是尊重發言者的起碼要求;會記——聽的時候,對重要的內容應該做點記錄;會說——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別人聽,與別人進行心靈的溝通;會思——做一個善于思考的人,要讓自己的思維在探究中不斷迸發靈感,不斷生成智慧的火花。
有了這些規矩,學生就有了遵守的標準,合作探究才不會變成一盤散沙,從而提高了合作探究的效率。
三、合作探究不能草草過場,應該給足學生探究的時間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教師不能越俎代庖。探究問題,不是撒網捕魚,不可能提出一個問題立即就有答案。作為教者,應該明白探究目的不是為了尋找標準答案,而是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我們的腦子里應該有一種思想,那就是探究首先是一個過程,其次才是答案。我們不能剛把探究的問題布置下去,就迫不及待地問學生:“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小組討論,你有答案了嗎?”有的老師甚至著急起來,就徑直告訴學生答案。顯然,這是違背探究的宗旨和規律的,這樣的合作探究還能談得上有效果嗎?
四、合作探究不能袖手旁觀,應該師生、生生互動
合作探究本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在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活動中兩者都是主人,每個人都應該積極參與。在整個合作探究的活動中,教師是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說教師是合作者,是要求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該學生說的時候教師要能夠做好“聽”的角色;該學生做的時候,教師要能夠做好“看”的角色,該學生表演的時候,教師要能夠做好“欣賞”的角色。說教師是引導者,是要求教師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份,在學生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在學生迷惑的時候給予指點,在學生個性張揚的時候給予肯定。說教師是參與者,是要求教師不能把自己當做合作探究的局外人,要深入“群眾”,與各探究小組共同探究問題,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鼓勵各小組成員都能發表自己的見解,為自己的小組爭光。例如我在執教《小石潭記》時,讓學生分組探究“文中所寫的水、光、魚、石之間有怎樣的聯系?”學生討論時,我也加入其中一組和學生一起討論。通過討論,我感受到學生思維活躍,對文本的感悟超出我的想象。我在討論中,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體會水、光、魚、色其實是渾然一體的。
五、合作探究不能沒有成果,應該交流收獲
合作探究不能流于形式,應該有探究、有匯報。匯報的形式有組內匯報、全班交流。可以口頭匯報,也可以書面匯報。對于各小組的匯報成果,要及時總結,表揚先進,激勵后進。優秀的探究成果,可以通過手抄報、黑板報、學習園地、小喇叭每日一播等途徑進行展示。例如我在執教《過零丁洋》時,讓學生分組探究:學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收獲嗎?請談一談你讀了這首詩之后的感受。學生口頭交流后,我又讓學生把讀了這首詩的感受寫下來,有的學生竟寫成了六百多字的讀后感。通過交流,學生對文天祥愛國主義情懷有了更深的理解,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初中生正處在青春期,這時的他們渴望在課堂上得到更多的尊重,渴望在課堂上獲得更多的發言權,渴望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合作探究。作為語文老師,我們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引導、組織學生合作探究,提高合作探究的效率,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嘗到合作探究的甜頭,讓每個學生的語文素養都能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獲得長足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