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班主任則是班集體的組織者和教育者,班主任的一句話、一個手勢、一個眼神就會像高明的琴師一樣在學生的心弦上彈撥出動人的樂章。初中學生由于脫離了父母和小學教師“溫暖”的懷抱,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中,還沒有適應“獨立、自主”的角色。這時班主任如果能在工作中保持一種親和力,則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主任富有親和力更容易使班級具有凝聚力,從而營造出一個團結向上的集體氛圍。那么班主任如何才能做到用親和力去管理班級呢?通過長期實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放下架子,用親和力來獲取學生的信任
班主任在放下架子的同時,也就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他們就會感到老師的溫暖和友情,感到生活中處處是陽光,并充滿無限的樂趣。他們來到學校走進教室就會感覺像回到溫暖的家中一樣,就會從內心深處產生幸福感、快樂感和依戀感。心理沒有任何外界的壓力,就會把班主任當作自己精神的寄托和依賴。當他們遇到困難與苦惱時就會主動向班主任傾訴,只有讓學生信任班主任,就能使教師及時全面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從而便于班級的管理。相反,如果班主任與學生的關系很緊張,整天繃著臉,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樣或總是訓斥學生,就會讓班級籠罩在緊張壓抑的氛圍中,學生就會把在校的學習生活當成一種負擔,在壓抑與提心吊膽中結束一天的學習生活。時間長了,不僅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甚至會導致學生產生厭學的念頭。
二、真心熱愛學生,用親和力來增強班主任的凝聚力、影響力
俗話說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當然更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學生,一個班級幾十個學生,他們的思想、性格、意志、興趣和愛好不盡相同,如果每個學生都我行我素,整個班集體就會如同一盤散沙。班主任要讓班級形成相互團結的良好氛圍,在學習上相互幫助,在生活中相互關心,增強集體榮譽感,從而產生良好的學風、班風。那么怎么樣做才能達到這種效果呢?
我覺得班主任要用真心去關心與愛護每一個學生,用同情心去喚醒他們的上進心、自信心和自尊心,排除他們的煩惱和悲傷,用熱情和溫暖鼓勵學生充滿自信地學習和生活。用自己的親和力去感化每一個學生。只要班主任能抱著一顆真誠之心與學生相處,尊重其人格,注重其優點,就會受到學生的尊重與愛戴,就會被學生親近。而學生體會到了老師對他們真誠的關愛后,就會把班主任當作可以傾訴與信賴的人。這樣,學生就會樂意和班主任共同努力,創建一個風氣濃班風正的集體,慢慢地,整個班級就會有很強的向心力與凝聚力。
給我印象特別深刻的一件事是:班上有個叫小東的男生,他是一名留守兒童,從小就由爺爺奶奶撫養大,由于缺乏溝通教育,在校紀律觀念很差,不愛學習,性格孤僻。我堅信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小東的硬筆字寫得很規范,便時常夸獎他字寫得好,問他是否喜歡硬筆書法,他竟然很靦腆地笑了。一次在出早操時我又當著同學的面夸獎他做操姿勢很標準,小東說他很喜歡體育運動,我便以此為話題經常與他談話溝通。了解得知小東的父母長期在外打工,缺乏家庭教育。在家訪中,我向小東的爺爺奶奶強調,不僅要給孩子生活上的關心,更要多與他交流,多詢問他的生活與學習狀況,讓他們知道對孩子的情感教育,要比給他物質更重要。
三、心理平視,帶著親和力走進學生的心靈空間
所謂心理平視,就是從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水平出發,站在學生的視角看待學生、理解學生。班主任如能做到這一點,大多數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當然,作為班主任施教時把握“心理平視”的原則非常重要。
我有過這樣一次經歷,年級組舉行拔河比賽,比賽規定隊員中途不許替換。當我們的班級和另外一個班級進行決賽時,學生都跑過來小聲地告訴我,我們的對手換隊員了,我們班是不是也要偷偷換兩個,我沒有同意,結果我們輸掉了比賽。學生都抱怨,如果對方不換人,或者我們班也換了體力好的隊員,我們一定能贏。我只是笑笑說,只是比賽,大家不要較真啊。結果學生抱著一肚子委屈離去。能看出來,他們個個都在埋怨我,都認我不該阻止換人。是啊,他們正處于愛沖動的年齡,時而有狹隘的集體觀念。我沒有站在他們的心理感受上說話,沒有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和他們保持心理平視,就不能打開他們那不成熟的心靈之門,又怎么可能幫助他們走出失敗的陰影,獲得一個健康的心態呢?又如何去教育他們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呢?所以,班主任應從學生特定的心理水平和心理需求出發進行換位思考,以提高教育的針對性與合理性,才能真正有效地改造學生那些不健康的心態,這是班主任親和力管理不可忽視的一點。
四、尊重學生,把學生看作班級的主人
把每個學生都看作班級的主人,樹立他們的主人翁意識,這一點是班主任管理方法中不可少的。尊重和理解都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沒有平等也就沒有尊重和理解。初中階段的學生,知識水平和生活經歷也都是淺顯的。作為班主任,我們要在人格上平等地對待學生,把學生當成一個有思想、有感情,懂得善惡的人來看待。另外,無論是好學生還是后進生、頑皮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平等、公正的對待。我們不能將學生人為地分為三六九等,應一視同仁,把每個學生都看做是班級的主人。
實踐證明,一個班主任要想管理好一個班級,必須要有高度的責任心與使命感,以具有親和感的人格魅力,從學生特定的心理水平和心理需求出發進行換位思考,才能真正有效地貼近學生,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從而創新教育方法,提高教育的針對性與合理性。相信,只要有了努力與付出我們的班主任工作都可以做得更出色!
作者單位:江蘇邳州市官湖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