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著重分析了初中化學教學中設疑的時機和注意點,從而為學生制造“憤”“悱”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索求知的欲望與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設疑 興趣 注意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思是學習的重要方法,疑是啟迪思維的鑰匙。善于設疑是教師教學藝術的主要表現(xiàn)之一,教師通過設疑,為學生制造“憤”“悱”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索求知的欲望與熱情,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設疑的典型表現(xiàn)就是提問,但與一般的提問又有所不同,提問重“問”的形式,要求學生復述或作簡單的是非判斷。而設疑要求創(chuàng)設較高價值的問題情景,幫助學生從困惑、不解和探索中,走出成功之路。因此,選擇設疑的時機,是首要考慮的問題,初中化學教學中究竟該在何處設疑?又該注意哪些方面?
一、設疑于導課伊始時
成功地導入教學,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在導入新課時,或創(chuàng)設情境,或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由疑到思,盡快入戲。例如:在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時,教師先介紹波爾曼和“屠狗洞”的故事,學生時而疑惑時而興奮,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討論后得到二氧化碳的有關性質:①屠狗洞為什么會屠狗?②屠狗洞為什么屠狗不屠人?③可用那些方法證明屠狗妖就是二氧化碳?
二、設疑于重點處
主要矛盾的解決能極大地促進次要矛盾的解決,解決了次要矛盾,其他問題就迎刃而解。每課的主要矛盾是重點與難點,只有在這里設疑,才能避免滿堂灌或滿堂問,才能化難為易,調動思維,才能使學生認識矛盾,解決矛盾,集中注意力,振奮精神,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例如,在“相對原子質量”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講授了這一概念后提出如下問題讓學生思考:原子的實際質量和相對原子質量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是什么?對教材中重點、難點問題的釋疑,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啟發(fā)誘導的方式進行:可以從聯(lián)系舊知識入手進行啟發(fā);可以增設同類,對比啟發(fā);也可以從直觀進行啟發(fā);同時,仔細把握教材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逐步提問引導也是重要的一環(huán)。
三、設疑于知識的銜接處
每一門學科都是一個完整統(tǒng)一的思想體系,而教材是按課、節(jié)、框的知識結構闡述知識的,這樣就不可避免地把知識搞得支離破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設疑引導學生把散見的知識進行聯(lián)結,形成知識鏈條和網(wǎng)絡,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與創(chuàng)新能力。
四、設疑于枯燥乏味處
教材的某些概念、原理、知識,雖然枯燥乏味但卻屬于重要知識。這時,教師在此設疑,深入教材,用具體事例提出問題,就可產(chǎn)生于平淡中見神奇的功效。讓學生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時,先讓學生操作實驗,然后讓學生回答觀察到了什么現(xiàn)象,并閱讀課文歸納兩種變化的定義,讓學生舉例說明,最后再舉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布做衣服、水結冰、米飯燒糊、雞蛋變臭等,讓學生判斷哪些是物理變化?哪些是化學變化?為什么?通過上述方法,學生感到學得有趣、輕松、思維活躍,在這種和諧的氣氛中,學生一起動手、動腦、動口,教師再輔以肯定或鼓勵的手段,定能激發(fā)學生的研究興趣,養(yǎng)成獨立動手、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五、設疑于結尾處
一堂課的結束,并不意味著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思維的終結。“一個完整的問題解決過程是以對一個問題的認識和解決為開始并以發(fā)現(xiàn)和提出另一個新的問題為結束”,多向交流之后,師生共同歸納出化學規(guī)律,形成科學的概念,教師得到了自己所期望的反饋信息,這時教師還要進一步走進學生中,就會發(fā)現(xiàn)學生在交流評價中可能出現(xiàn)的新的問題,課堂上由接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需要留在課后讓學生反復思考、甚至實驗驗證才能達到滿意的結果。
1.要相機行事,切忌滿堂問
根據(jù)化學課教材的要求,引導學生“想一想”“議一議”“比一比”“憶一憶”等等,就是隨機設疑的形式,力圖使化學給學生以智慧上的啟迪、思維上的訓練和能力上的
培養(yǎng)。
2.要啟發(fā)誘導,切忌教師包辦
教師設疑、釋疑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積極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重在點撥、開拓學生的思路,追求最佳教學效果。如果每節(jié)課都有三兩個有質量、有深度的問題提出和解決,日積月累,持之以恒,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會逐步提高。
3.設疑顯新意,切入點要新,切忌平淡無奇
“理論是灰色的,只有生活之樹是常青的”。化學教學只有貼近生活,才能常教常新。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聯(lián)系生活實際,會使學生感到理論就在現(xiàn)實之中,就在身邊,從而增強學習興趣。
4.要活躍氣氛,切忌批評責難,多鼓勵,少挑刺兒
設疑提問時,多用是“試試看”“說錯了沒關系”等鼓勵性的語言,以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
5.難易適度,切忌偏難偏易
那種“一啟即發(fā)”的淺問題,“啟而不發(fā)”的難問題,背離教學目標的偏問題,都不應設置。最合適的提問應該如同摘桃子,不是唾手可得,也不是架了梯子還難以摘到,而是跳一跳,伸手可以摘到。
總之,在教學中,如何搞好設疑,關鍵在于教師水平、知識功底及教學能力,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學生,調動他們思維的積極性,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去深入發(fā)現(xiàn)真理。
參考文獻:
[1]李力紅主編.《當代教育心理學》
[2]吳俊明.新課程理念與初中化學課程改革.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3]鄭長龍.初中化學新課程教學法.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
[4]《教育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5]《教育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漣水圣特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