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英語教學只有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才能使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積極,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得想方設法讓教學過程變得形象、生動、活潑,使課堂像一個巨大的磁場,牢牢地吸引每個學生,使得他們流連忘返,學得津津有味。
一、研究學生的心理,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是愛說愛動,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是課堂上教師總是向學生灌輸,學生始終處于消極、被動的接受地位,沒有什么輕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無興趣可談。由于學習英語環境較差,缺少說英語的氛圍,往往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僅僅表現在初始階段,隨著教學任務的進一步提升,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漸漸減弱。根據初中生的這些特點,我們要及時把握他們對英語的好奇心理,努力創設說英語的氛圍,使學生在運用英語的過程中體驗成就感,進而增強學習的興趣。根據每個話題的具體內容,教師可設計一些貼近生活的游戲活動,如:“詢問時間”“請求幫助”“數數”“吃喝”等等。
二、創造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學活動中師生的和諧交往可以激發學生對認知的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意境中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如果沒有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在學習中往往難以激起學習興趣。實踐中我感受到初中生的“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他們便對這位老師的課感興趣,而且肯下工夫學這門課,因而成績也往往比較突出。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位老師,他們就不愿意學或不認真學這位老師教的課。因此,要加強師生心靈溝通,和學生一起體驗、實踐。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心、愛護,感受到老師不僅知識淵博而且可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是要以自己的真誠、坦率、言行一致、平等待人、嚴于律己樹立自己的人格魅力;二是要尊重學生,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允許他們提出與老師不同的意見;三是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回答問題時的表現應及時評價,這是鼓勵和肯定學生的最好方式。
三、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必須認真鉆研,努力挖掘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樂在其中,回味無窮。課堂中要以飽滿的精神,輕松愉快的表情,親切的目光,和諧的態度,文雅大方的舉止以及簡潔、純正、地道、流利的語言,規范、漂亮的書法,合理醒目的板書設計展示自己的教學藝術,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如,用學生聽得懂或大致聽得懂的英語復述舊知,集體唱一首英語歌曲;用手勢和表情導入新課;用教室的人和物,以及直觀教具如圖片、掛圖、簡筆畫設置情景進行演示,做到聲形義的有機結合;對不同層次的問題和語言材料,要由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實踐,使每個學生都可品嘗成功的喜悅。在課堂教學中,一旦學生出差錯,不要埋怨訓斥,要巧妙地糾正他們的錯誤,保護學生的積極性不受挫折,自始至終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
四、運用情景教學
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實際創設情景,營造更真實的語言環境,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尤為重要。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創設情景,創設語境,把學生既感興趣、又是日常生活當中常見的英語詞匯帶入課堂的語言訓練當中,吸引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既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增強了教學的效果。主要做法是:(1)教學中運用英語引導,讓學生置身于英語的語境之中。(2)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模擬交際情景、用直觀教具創設情景等形式,把枯燥的單詞、乏味的句型處理在情景之中。(3)根據對話或短文內容回答問題,看圖說話等。(4)組織學生扮演角色,說一說,演一演,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五、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充滿情趣
教師要培養和保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應該根據不同的課堂教學內容,如初學、鞏固、復習,分別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各環節中增加趣味性。比如:八年級 Unit 3 My hobby中的 Topic 2 I like pop music主要介紹了音樂的分類,如 classical music,pop music和 folk music,并介紹了一些樂器、樂隊、歌手的情況,這正是學生喜愛的內容。我以此為契機,在網上下載了舒緩而悠揚的古典音樂(classical music)、熱情而奔放的搖滾樂(rock music)、深情而婉轉的民族音樂(folk music)、高雅而淳樸的鄉村音樂(country music)、歡快而輕松的流行音樂(pop music)……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們享受這些優美的旋律,這樣既激發了他們熱愛生活、熱愛音樂的情感,又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
只要充分利用有利于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因素,認真設計教學過程,靈活操作課堂教學,在教學上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就一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只要我們堅持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實踐,不斷地總結,一定會取得滿意的效果。
作者單位:甘肅漳縣鹽井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