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學中,習題課是必不可少的一種課型,它貫穿于整個物理教學的始終。本文談談筆者在習題課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法及體會。
一、從物理基礎知識著手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礎的知識,也是每堂習題課前必須掌握的知識。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筆者要求學生從5個方面(公式名稱、公式、適用條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單位及符號)進行全方位復習。教師應該先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基礎知識,并通過對基礎習題的解答訓練,使學生掌握應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題的基本方法及運用物理量時單位必須統一的要求,進而指導學生掌握解題的規范和程序,為進一步深化知識做好準備。
二、認真鉆研教材,精選習題
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思維和解題能力是習題課的核心任務。要達到這個目的,教師對習題的選擇是關鍵。
1.注意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激發學習興趣。理論聯系實際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學習動機,活躍課堂氣氛的一種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物理現象是趣味性習題的好素材。例如,在運用速度公式解題時,筆者編了這樣一道題目:上午7∶35早讀課,老師家到校的距離是3km,如果騎車的平均速度是5m/s,問老師7∶30從家動身會遲到嗎?如果要不遲到必須在什么時刻前動身。這樣編排的習題不僅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指導學生把理論運用于實際,使學生感覺到物理就在身邊。
2.注意一題多解,擴展學生思路?!耙活}多解”是指通過不同的思維途徑,采用多種解題方法解決同一個實際問題的教學方法。它有利于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加深對概念、規律的理解和應用,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啟迪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通過練習,促進知識遷移,并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3.注意一題多變,啟發學生思路。在習題課中的“一題多變”是指從多角度、多方位對例題進行變化,引出一系列與本例題相關的題目,形成多變導向,使知識進一步精化的教學方法。例如,在學生解答了“一列火車長200m,以15m/s的速度通過一座長1.6km的大橋,問需要用多少時間?”這道題后,教師把題目改為:“如果這列火車以相同的速度,通過另一座橋用150s,那么橋有多長?”通過這種“一題多變”的習題探討,開拓學生思路。
三、習題課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物理習題課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筆或動口解答物理問題。大部分時間是學生活動,而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表現在指點、引路兩個方面:
1.指點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由于對物理知識理解不透,往往會出現生搬硬套現象。這時教師應抓住時機,找準癥結,予以指點。例如,學生在學過二力平衡后,筆者讓學生討論:“起重機將重為GN的物體在勻速提起、靜止空中、勻速下降三種情況下起重機對物體的拉力分別為多少?”教師提出:“如果物體受平衡力作用,它將如何運動?”從而解開教學難點,使學生對概念有了進一步認識。
2.引路對于難度較大的綜合題,教師應采用降低梯度,分設疑點的方法,突出解題思路,把學生引上正確軌道。例如,學生在做“用一動滑輪把重為100N的物體提到9m高的樓臺上,所用的力是60N,那么動滑輪的機械效率是多少?”教師啟發分為三步解題:(1)求總功;(2)求有用功;(3)求機械效率。由于分層降低梯度,學生在教師搭橋和引路下,順利實現認識的飛躍。
總之,習題課的教學不僅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師生關系,而且還應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內在因素和他們的積極性,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縣青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