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品質的主陣地,教師要多給學生提供創新的條件、機遇和氛圍,以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采用多種方法和形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一、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學習中保持愉快寬松的心境,有利于發揮他們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被動接受,學生往往處于緊張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學生是不可能積極思維的,當然更談不上創新。因此,新課程理念提倡通過改進教學方法來營造一種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獲得一個愉快、寬松的外部環境。
教師在教學中要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全過程,激發其內在潛能,使其敢于質疑、善于質疑。當學生依靠自己的力量獲得學習上的成功時,不但對數學問題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還能通過愉快的心理體驗實現興趣的自我培養,增進熱愛數學的情感,激發新的學習動力,促進創新意識的形成。
二、鼓勵學生多提問題
敢于并善于提出問題是創新的源泉。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很少有機會自己提出問題,這樣很容易束縛學生的思維,限制學生思維的廣度與深度,學生容易形成依賴心理,從而消磨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心理學研究表明,回答問題只是思維的第二步,發現問題才是思維的第一步,華東師大張奠宙教授提出:中國古代講究“做學問”,而現在的學生只會死記答案。試想,沒有問題,何來創新?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多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只有問題意識加強了,創新意識才能提高。
三、加強探究活動,激發創新思維
數學思維的創新性主要表現在善于變化,探求新知。在課堂教學中應從多角度、多方位進行變換和探索,鼓勵學生敢于變化,善于變化,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例如,在證明了順次連接任意四邊形各邊中點得到平行四邊形之后,進一步提出:若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則得到的中點四邊形是什么四邊形?導致變化的關鍵因素是什么?反過來說,若所得中點四邊形是矩形、菱形、正方形等,則對于原四邊形有什么要求呢?通過多方位的變化和多方面的探求,學生的創新意識就會得到加強。此外,像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可以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對同一個問題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考慮,打破常規思維,達到解一題通一片的目的,它不僅有助于學生抓住問題的本質,而且可以使學生從中尋找它們內在的聯系,探索出一般規律,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品質。
四、利用多媒體課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初中生好奇心強,易于接受新鮮事物,動聽的音樂、奪目的色彩和圖文并茂的動畫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多媒體的使用便可以提供這種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的教學信息,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進而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都緊緊地盯住大屏幕,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學就這樣順理成章地進行下去了……
例如,在教學九年級上冊的《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時,我利用多媒體的鮮艷色彩、優美圖案,直觀形象地再現了日出的畫面,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我設計出三幅圖案:一幅是紅日露出海平面小半邊臉,一幅是紅日剛好與海平面接觸,一幅是紅日高高升起,讓學生觀察,親身感受這三類圖形的性質。圖像顯示模擬逼真,渲染氣氛,創造意境,學生懷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去思維、去理解、去記憶,最大限度地喚起了學生的“內驅力”。這樣的教學不僅強化了學生的感性認識,而且激起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使學生要學、樂學,進而主動去學。
五、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創新活力
我在教學中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放在首位,讓學生學會探索。正確對待學生的錯誤,在課堂上允許學生答錯了可以重答,答得不完整可以再想,從而使他們的自尊心得到切實的保護,人格受到充分的尊重。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沒有答錯題被教師斥責的憂慮,更沒有被同學恥笑的苦惱,他們在民主的氣氛中學習,思維活躍,勇于大膽創新,敢說、敢做、敢問,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態度投入學習,體會到的是學習的無限樂趣。面對學生已出現的錯誤,教師也應多站在他們的角度想想,并引導學生發現自己學習中的不足,幫助他們分析錯誤的原因,找出正確的解題方法。在教學中,筆者隨時征求學生的意見,了解學生的心態和需要,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顯成效的,它是一個系統過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激勵學生樹立理想而堅定的信念,培養學生敢于求異、勇于創新的氣魄以及堅忍不拔、持之以恒、不怕困難和挫折的頑強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健康的創新情感和個性品質。只有這樣,教學才會取得預期的成果。
作者單位:江蘇邳州陳樓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