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教育的束縛,我們只重視學生共性的教育,而忽視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我們只強調卷面上取得的成績和高考升學率,卻看不到這是以犧牲學生的創造性和人的全面發展為代價的;我們只強調了教材、教學、考試、招生的統一性,卻看不到當今社會發展對人才多樣性的需求;我們只強調對基礎知識的灌輸,卻看不到活生生的學生豐富情感的壓抑。缺少個性發展,缺少個性化教育,是培養不出具有創造性、有獨立見解、有開拓能力的人才的。因此,強調在可能的范圍內使具有不同智力的學生,都能受到同樣好的教育,教師必須加強學生的個性化教學。
那么,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應該怎樣實施個性化教學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
一、要注意提高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能力
學習不是被動接受,也不是書本知識的獲得。而是學習者以其特有的經驗和方式對材料進行選擇、加工和改造并賦予現實以獨特意義的重建。對個性化閱讀可從三個方面的理解:
1.個性化閱讀是自主性閱讀
自主性閱讀是一個人在閱讀活動中的地位。在一定的條件下,個人對自己的閱讀活動具有支配的權利和能力。閱讀文本時根據自己的興趣點,進行自我選擇,自我加工而形成的意義重構。例如學曹操這個人物時學生很感興趣,老師就讓學生自主提問,自由討論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思想才能活躍,才能主動運用各種方法為自己的觀點尋找依據,最終形成個性化的見解。
2.個性化閱讀是體驗性閱讀
不同的學生對同一文本閱讀后產生不同的體驗。這種體驗就帶有個性化的體驗。這種體驗是將學生生活中的虛擬世界與個人的經驗世界結合起來,建構出歷史的形象性,建構出新的道德意識。
3.個性化閱讀又是一個創造性閱讀
讓學生在挖掘歷史材料的過程中,突破傳統思維,進行求異思維,對文本進行重新組合、改造,重構有現實價值的認識。
二、歷史教學中應充分利用網絡教學的優勢
1.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和強化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的吸引力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應當從增強學生學習的吸引力,來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通過學習興趣的引導,產生最高層次的學習動機。
如我曾經上過的《諾曼底登陸戰》這個內容時候,其實這個內容在課文中只有幾句話,而學生對此卻是非常有興趣,如果仍用傳統教學的方式是無法滿足學生的興趣的,甚至會扼殺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因此我鼓勵學生課后去尋找資料,并特意安排了一節課讓學生展示他們的成果,通過這一活動,學生們對盟軍為什么要進行登陸戰、為什么選擇在諾曼底登陸、為保證諾曼底登陸的成功做了那些準備工作以及登陸勝利的意義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對課文知識掌握也更加深刻,最后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運用多媒體技術突破重點和難點,從而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視覺感官,做到視聽并用,從而拓寬了信息傳播渠道,充分調動了學生多感官的參與學習。
如世界近現代史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和影響》這一節,頭緒多、容量大、地圖多、時空跨度廣、變化大,學生難掌握。為此我先設計了一張表格,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把三年內發生在五大戰場上的事件填入表格,再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一個課件,把歷史畫面、地圖、動畫和錄像片段等有機的排列起來,鏈接到表格上,這樣學生既能比較容易地掌握基礎知識,又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和創造性思維,學生在一幅幅鮮明生動的圖像刺激下,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而且可以把學生觀察的事物化虛為實,化繁為簡,使歷史的時空性,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
3.運用多媒體技術拓寬教育渠道,強化對歷史課教學的德育功能
歷史教師應該充分依據教材內容,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從而優化歷史課堂教學,創設良好的德育情景,使學生產生感情共鳴,以達到內化學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
綜上所述,個性化教學為學生提供了綜合過去所學的概念和知識并運用于新學習任務的條件,體現了學生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展示其不同智力強項的機會,從而真正實現了因材施教,進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贛榆縣城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