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情緒和逃學行為是一對孿生兄弟。厭學情緒是逃學行為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逃學行為則是厭學情緒的極端表現。研究表明,“逃學的學生中成績差的居多,成績優良的極少,所以,人們把逃學和厭學聯系起來。”任課教師可運用以下一些方法矯治學生的厭學和逃學行為:
一、搞好課堂教學
學生厭學、逃學的重要因素是學不動、缺乏良好的課堂氛圍,因此,搞好課堂教學對矯治厭學、逃學有重要的意義。
(一)任課教師要合理安排課堂教學
教師應合理地安排好課堂教學的節奏和內容,妥善安排好課程表。在這方面,任課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
1.安排課堂教學的難易程度,有差別地分配教學時間
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多安排一些時間;對一般性的內容,少花些時間。
2.周密計劃,留有余地
由于課堂中隨時有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因此,教師在時間分配上,既要周密計劃,又要留有余地,以處理課堂上臨時出現的問題。
3.注意心理調節
由于學生的心理疲勞有規律可循,因此,盡量爭取在學生的心理興奮期講授較難理解和需記憶的內容;在心理的疲勞期,講授非重點內容。同時,要做到有張有弛,在學生由心理興奮期轉入疲勞期時,用一些生動有趣的語言、動作來調劑學生的心理,使學生在“哄堂大笑”中振奮精神,克服疲勞。
(二)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良好的課堂氣氛,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有重要作用。教師應該創造性地應用詩句、謎語、教具、掛圖等作為引入新課的“道具”,巧妙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新課。
1.教師語言要風趣幽默
教師在教學中要講究語言藝術,不僅要注意語言清晰準確、用詞恰當、邏輯嚴謹,而且要注意風趣幽默、形象生動。
2.讓學生在實驗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每個人都有親自參與活動和表現自己能力的動機,如果教師在課堂上注意提問,就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和認同感,其學習興趣自然而然會變得濃厚起來。
二、真誠關心“差生”
對學生要一碗水端平,不管是優秀生還是差生,都要一視同仁。懲罰分明,多給學生表現自己的機會。另外,要深入學生的心里和生活,對他們內心的各種困惑要及時解決,從而與學生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多幫助學生,與他們談心,做他們的知己。要引導他們愛上學習,使之徹底打消厭學、逃學的思想。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對學生充滿愛心地鼓勵、肯定和贊揚,能大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成績,有效地促進他們的成長。教師對學生的信心、期望和熱愛,會使學生更加自尊、自愛、自信和自強,一種受到老師愛護、重視的體驗能激發學生們努力學習,報答老師的愛護和期望;同時,學生的進步和成績又會進一步影響教師的期望,從而形成良性循環,使學生在充滿愛的氣氛中迅速健康成長,厭學、逃學之類的現象就很難在學生身上產生。
另外,教師要注意定期輪換座位,以免后排的學生長期被忽略,產生學習松懈現象,影響其學習成績的提高。
學生初次或偶爾逃學,往往是由心理上的矛盾和緊張情緒無法排解造成的,是學生不能適應學校生活,無法戰勝困難、解決矛盾的反應。教師和家長應當冷靜地分析學生逃學的原因,幫助學生解決導致他們逃學的問題,用真誠的幫助使他們感受到學校和家庭的溫暖。如果這樣去做,他們是能夠回心轉意、返回課堂的。
相反,如果不是因為逃學而懲罰學生,會損害學生的自尊心,使他們對學校和家庭產生離心力和對立情緒,進而有可能用再次逃學的行為表現這些情緒,或者進行其他不良行為,發泄受到懲罰后的消極情緒。這樣下去,勢必會使學生變得越來越不學習,甚至會使他們從厭學、逃學,從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作者單位:甘肅省金川集團公司總校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