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的本質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使學生學會創造性學習,主動地、自覺地學習,課改的目標中指出:課改是一種教育思想的更換、教育理念的超越,只有我們在思想上突破,才能適應課改的需要。于是在教學中調整思路,轉變教學方式,把學生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是當前課改的主要任務。
一、自主學習,方式多樣
數學的自主學習,不完全等同于學生自學。由于數學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數學學習主要涉及理性思維,完全讓學生自己看書進行自學是有一定難度的。而且,不同形式的表達語言所導致的接受方式也存在差異,不同學生所接受的信息數量和程度也會因人而異。因此,指導學生學習數學應讓學生自由的發揮,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自認為重要的知識來學習,例如:學習《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時,教師要求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學生就得到了不同的答案。學生甲:按書上的提示,將一張紙對折,剪下兩張的三角形紙片,將它們相等的一組邊重合,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學生乙:用直尺畫了一個平行四邊形,再用直尺量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看它們是否相等?再用量角器測量平行四邊形的對角是否相等等等。采取什么樣的方法解決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由學生自己確定,這尊重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的多樣性,突出了自主學習的前提是獨立學習,先獨立思考,再運用不同的方法,提高了認知能力,才有好的學習效果。
因此,在自主學習中,不同的學生對同一問題會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述方式。教師要讓學生自主判斷所要接受的信息,自主選擇接受的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將具有潛在意義的新知識與頭腦中的觀念相聯系,并將新知識納入其原有的認知結構,獲得意義的理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和習慣。可以說,所有的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的學習,都是自主學習。
二、積極探索,培養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要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教師要以尊重學生個體發展的差異為前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能規定學生在知識、發展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給學生留有足夠的自主發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現狀和潛能自主制定發展的目標。對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的選擇,要立足于教為學服務的思想,要更多地尊重學生個體的意愿,教師更多的是進行指導、幫助和促進。例如,在教《平方差公式》時,在講授新課之前,教師首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每斤香菇22元,某人買了18斤,這個人應付多少錢?誰能用最快的方法算出來?學生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教師巡視,不時低聲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通過自學,明確平方差的定義,教師引導,引出平方差公式:(a+b)(a-b)=a2-b2,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相聯系,使得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來探索新知識。
三、創設氛圍,自由討論
教育心理學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在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時開展課堂研討的教學環節,重視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啟發、引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例如,在講授《代數式》這節課時,教師用火柴棍擺連接在一起的正方形組,擺一個用4根火柴,擺2個用7根,擺4個用13根……擺n個正方形用多少根火柴呢?學生紛紛討論,教師邊巡視邊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最后學生發言:3n+1個。緊接著教師馬上給出代數式的定義,并糾正像:a-3=9這樣的不是代數式,而是等式。并強調任何一個單個的字母和數字都是代數式。
教師為學生提供心靈上的自由、教學上的民主,及時調控和大膽放手,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思考,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使學生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體驗到自己解決問題,學會學習的愉悅感,使學生在自主的課堂中學會學習。
四、激發興趣,被動變主動
興趣是學生對學習活動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它是學生獲取知識、拓寬眼界、豐富心理活動的最主要的推動力。把學生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有以下幾種:1.問題激趣法:教師在講授《直線特性》一課時,直接提出幾個問題:(1)過一點可以畫幾條直線?(2)過兩點A、B可以畫幾條直線?(3)如果你想將一根細木條固定在墻上,至少需要幾根釘子?學生通過畫圖、觀察、分析、討論,最后歸納出“經過一點有無數條直線”“經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等知識。2.直觀激趣法:在教學中借助多媒體聲形圖文并茂的特點,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理,當這種好奇心一旦發展為認知興趣,將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進而自主參與課堂教學。3.懸念激趣法:教師在講授《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一課時,課前先給學生講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用自己的身高測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在助手的幫助下,他測得塔高是131米。故事講完后,教師就提問:“誰能說出泰勒斯是如何測出塔高的?”教師就可以引出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內容的講授。4.質疑激趣法:例如,在講授《三角形按角分類》時,教師課前制作了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紙片各一張,然后,拿其中一張,遮住其中一角,讓學生判斷是什么三角形。訓練以后,教師又追問:“為什么同樣是一個角,有的能判斷出是什么三角形,而有的就不能呢?”教師的追問使學生有了“認知沖突”,立即產生要解疑除障的強烈要求。
在教學中,教師通過設置質疑、釋疑的教學情景,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就會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變“學會”為“會學”。同時,在教學中運用各種激發興趣的方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達到授之以漁的目的,達到新時代的要求。
總之,構建自主學習的課堂,必須注意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必須保證學生質疑,提問的隨機性和充分性,思維活動的發散性與求異性,思維結果的獨特性與多樣性,語言表達的自主與暢通,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但是也要指出:構建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絕不是取消教師的講授,教師講授是開拓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我們要教會學生自主學習,就要把自主學習的鑰匙交給學生。
作者單位:廣西玉林市福綿區石和鎮石和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