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提出:應該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本人認為在新課改中要實施好探究式教學,關鍵要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正確理解探究教學,才能有效地開展探究式教學
在理解探究式教學之前,首先了解什么是科學探究,科學探究指的是科學家們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這種研究獲得證據,提出的種種解釋的多種不同途徑。科學探究在教學上指的是學生用以獲得知識,領悟科學的思想,領悟科學家們研究自然規律所用的那些方法,而進行的種種學習活動。它包含了開展探究活動所需要的那些能力,同時也包含了對探究本身的理解。因此,我們說科學探究是一種能夠喚醒學生的無知的意識,能夠促進孩子的思維的發展,并且讓他積極地投入到這種研究學習活動中的一種有效的方法。但是,學生的探究活動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能使學生對那些不太清楚的有疑問的地方,逐步明晰。
二、探究課中如何把握學生自主的程度
老師們經常在思考這樣的一個事,是不是每一節課都需要探究?哪些課是可以拿來做探究的?選擇這些課的一些原則是什么?在整個教學內容中,對發展學生的哪些探究能力是比較好的?如果我的學生,他的認知水平普遍是比較低的,可能在提出問題這個要素上,我們的表現是教師提出問題,那自主程度就低一點。比如說在搜集證據的時候,學生在搜集證據中有困難。那么,老師就給輔助資料,不同的孩子給不同的輔助資料。這樣的話,自主程度就顯得因人而異了。不同的自主程度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本身、教師本身以及學校的設備條件等等這些因素來決定。所以要認真地去斟酌,然后去選擇自主程度,否則就會出現探究式教學課時與教學任務相矛盾的問題。
三、如何把握好探究教學目標的確定、探究內容的選擇
在課程標準里面,在探究教學的目標的確立上,我們應該從三個方面來考慮: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首先知識目標比較容易確定,其次可以依據課程目標中所提到的探究目標的七大要素,即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七大要素來制訂目標。這七大要素所涉及的能力目標是高中學生所必須達到的基本要求。再次,要依據探究目標選擇探究內容。探究內容的選擇有兩種類型:第一類是教科書所提供的知識;第二類來自于社會與學生生活提供的資源。來源于社會與學生生活資源的專題探究內容,可以作為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課程中的內容。
探究教學的內容應該如何選擇呢?從我們的實踐中應該感受到內容選擇的原則有三條:適度的原則,可操作原則,趣味性原則。適度性原則實際上是指一個是本身內容難度適中,一個是探究的整個時間上的適度。難度的適中主要從幾個方面來考慮,根據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的理論,我們所設置的內容應該是學生“跳一跳能夠摘的到”。希望能夠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已經形成的那些基本的能力,再通過他的探究活動,能夠解決問題,并且能夠獲得問題的結果。探究的內容如果太容易的話,很難對學生產生一種挑戰,學生的興趣程度就會大大的削弱,但是如果太難的話,可能使得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無所適從。可操作性原則指探究內容應該通過有步驟地探究活動可以得到答案內容,而且所選擇的內容,探究結果和某些變量之間應該有因果關系,通過演繹、推理是可以成立的。當然,探究內容的選擇也要考慮學習材料、實驗設備等客觀因素對探究活動的制約。趣味性原則指探究的內容必須能激起學生內在的動機和探究的欲望。探究教學主要是發揮學生的整體作用,學生有一種天生的好奇傾向,喜歡探究問題。當好奇心得到滿足的時候,他就有成就感,因此探究內容必須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內在探究動機和欲望。在實際教學中源于學生的生活,選擇超越常規但又在情理之中的,有一定難度和挑戰的內容,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四、探究情境該如何創設
創設探究教學的問題情境,是我們進行探究教學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內容。目前來看,一線教師在實施探究教學的過程中,問題情境的創設目標不是太清楚,情境創設的有效性也有問題,所以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問題情境。問題情境首先要能吸引學生,能激發學生的思考,還能激發學生的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的思考,在不斷思考的進程中完成任務。問題情境不拘泥于引入部分,實際上,在整個教學的進程中都需要問題情境。
探究問題情境的創設,應該完成這幾個功能:第一,創設情境應該有趣,只有情境能夠吸引學生,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被激化。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生才能投入到下一個探究活動中去;第二,情境的指向應該很清楚,因為現在在實施新課程的時候,老師都懂得創設情境,但是常常指向不是很清晰。學生探究一步接著一步就顯得有點茫然,所以情境的指向一定要很清楚;第三,我們要考慮到情境的創設,能對學生的進一步思考起決定作用;最后還要考慮到情境的創設,能夠促進學習者最終達成學習任務的完成。
作者單位:江蘇省儀征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