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課程應提倡利用信息技術來呈現以往教學中難以呈現的課程內容,鼓勵學生運用計算機、計算器等進行探索和發現。社會的進步對教學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為教學提供新的技術手段,為學習提供新的學習方式。將信息技術運用于數學教學,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信息技術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般來說,高中學生要探究出某個數學問題或者定理,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而這絕不是能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就得到解決的,高中學生的主要任務還是學習前人的知識與方法,任何脫離知識基礎的探究都是盲目的。應該承認,講授式教學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但是,它不能和“填鴨式”教學簡單地畫上等號。除教學因素等外部因素外,同學們還應該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和改進學法。
面對眾多初中學習的成功者淪為高中學習的失敗者,我對他們的學習狀態進行了研究,調查表明,造成成績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習的興趣
要在教學中真正做到學生愿意主動的學習知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變得更加的重要。數學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重要的一環,從教學心理學角度上講,如果抓住了學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對教學將有一個巨大的推動作用。興趣的培養就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興趣能激發大腦組織加工,有利于發現事物的新線索,并進行探索創造,興趣是學習的最佳營養劑和催化劑,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對學習材料的反映也最清晰,思維活動最積極最有效,學習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
1.學習不主動。許多同學進入高中后,還像初中那樣,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老師慣性運轉,沒有掌握學習主動權。表現在不定計劃,坐等上課,課前沒有預習,對老師要上課的內容不了解,上課忙于記筆記,沒聽到“門道”。
2.學法不得當。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學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后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系,只是趕做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
三、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生的創新意識主要是指對自然界和社會中的數學現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斷追求新知,獨立思考,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而現在的大部分學生都缺乏創新意識,照搬教科書和老師的方法學習,致使學習呆板和乏味。
教師應從數學創新意識的培養上入手,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真正把提高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落到實處,激發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
作者單位:山東省招遠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