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樂之者,不如好之者。在地理教學中,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這樣無疑會收到良好的效果。那么,其主要方法是什么呢?
一、課堂導入激趣
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在地理新課開始時要緊扣教材精心設計一個“開場白”,或提出疑問,或創設情境,或以舊引新,讓學生迅速進入課堂學習的最佳狀態,做到“課伊始,趣已生”。具體操作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大致歸納成如下幾點:
1.以“之最”來導入新課
在區域地理講授之前,通過“地理之最”來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述亞洲地形特征時,先提問:世界最高峰是什么山峰?海拔為多少米?在講述南極洲時,可用世界上位置最南、平均海拔最高、氣溫最低而冰層最厚來導入南極洲;可用“世界最大的原料進口國”作為日本地理的開端;用“世界最大的石油寶庫”引入西亞的講述等。
2.以著名景觀來導入新課
運用多媒體向學生介紹地理風貌,領略一個國家或地區風土人情的基礎上講授新課。例如,在觀察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的圖像后開始埃及地理的學習;在了解了埃菲爾鐵塔、巴黎圣母院后,開始法國地理的學習;用克里姆林宮和紅場的圖片,引入俄羅斯的學習。
二、教學過程激趣
地理教學過程應是一種生動活潑、引人入勝的美的行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內容、方法上要努力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感到驚訝、刺激、疑惑、懸念,產生“逼人期待”的教學魅力,從而打動學生的感情,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生動的教學語言
(1)用詩詞歌賦來描述地理事物。例如,可用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描述三峽峽谷之幽深、水流之湍急;用“望廬山瀑布”反映廬山風景之秀麗等。(2)使用地理別稱配合地名教學。地理別稱具有把地理事物的特征高度概括的功能,有助于學生記憶眾多的地名。例如,“世界公園”“鐘表王國”——瑞士;“火山之國”——印度尼西亞等。(3)選編一些地理口訣來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和規律等,便于學生掌握和記憶,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靈活的講練結合
在講授新課時,注意練習形式的多樣化、趣味性,培養學生的動口、動手及動腦能力。
三、探究討論激趣
分小組討論地理知識,能使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這種討論范圍小,周邊環境熟悉,學生敢想敢說,無拘無束,興趣高。討論式教學給學生的主動性學習提供了很大的空間,在討論中,學生能抒發自己的見解,當對同樣的問題持有不同的看法時,討論給予參與者解釋自己的觀點的機會,這樣學生在討論過程中不僅解答了自己的疑問,同時在解答其他同學的疑問的同時對自己所掌握的問題有了進一步的深化,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參加小組討論,傾聽小組討論結果的匯報等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并作適當的指導,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提高課堂效率。
四、記憶技巧激趣
教學中可抓住地理知識的關鍵內容,編成簡潔明快、朗朗上口的歌謠,學生頗感興趣,記憶較快。如學習“黃河的治理”,可編歌謠“黃河之水天上來,萬里奔騰入渤海”。又如學習“極地地區”(“科學考察的寶地”)可編歌謠:“南極地區,資源豐盛;鐵礦煤炭,淡水儲存;海洋生物,鯨蝦成群;冰川地質,需要考證;長城中山,南極扎根,北極考研,大功告成;深海取樣,采雪鉆冰;科學考察,如同會診。”同時適當引用民謠、諺語進行教學,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可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總而言之,初中地理趣味教學的宗旨就是通過課堂內外一系列的措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由不愛學地理到愛學地理,進而會學地理,最終達到學好地理,提高地理教學質量的目的。
作者單位:甘肅金昌金川公司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