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生物新課標”在理念上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提出了四個任務:提高生物科學素養(核心任務)、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俺珜骄啃詫W習”的理念,并要求學生在新課程的學習中應以探究學習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之一,把科學探究能力作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一個重要方面。這一系列的要求,對我們教師在教學實施方面提出了許多新的挑戰和新的期待。所以,在生物教學中必須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性的學習品質。
關鍵詞:新課標 學生品質 生物教學
傳統的課堂存在著許多弊端: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把教材的內容當做金科玉律,把教參當做顛撲不破的真理;教學過程是“教案劇”的演練,缺乏生成,沒有根據教學對象因材施教;教師注重的是知識的灌輸,忽略了課堂的生動性、忽略了學生多種智能的培養;課堂上缺少真正的互動,多的是以“講臺”為中心的問答,探究性、反思性的教學更少見。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提倡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學習態度……”。這要求課堂教學必須:是情感的課堂,要喚醒學生的學習欲望;是能動的課堂,要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師生互動,共同探討;是開放的課堂,要把課堂外延擴展到社會大舞臺,改變以往單一的課堂內授課;是現代的課堂。也要求教師: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把趣味帶進課堂。
生物課堂教學必須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性的學習品質、創造性的個性品質,努力使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性,那么如何培養學生自主性的學習品質呢?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
創設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品質的基礎。新世紀呼喚著新型的師生關系,這種關系要求教師的權威從此不再建于學生的被動與無知的基礎上,而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從而發展思維。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教師在課堂中始終要以學生為主體,甘愿做人梯,做幕后“導演”,把學生推向生物教學的舞臺。
一個平等、和諧的積極的課堂環境,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構建學生自主的課堂教學環境,關鍵一點就是學生要有足夠的情緒安全感。要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心向,教師就應該盡量滿足學生的需求,營造民主、和諧的良好氛圍。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以健康的心理迎接挑戰。課堂上,教師要積極維持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語態要親切自然,對待學生充滿期待和關懷;與學生協商學習任務而非強下指標;對學生的錯誤應更多的是分析而非冷漠地批判,要進行積極評價,鼓勵質疑。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敢想、敢說、敢質疑,充滿自信地學習。
二、善于運用言行表情,鼓勵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學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主體意識的形成和主體參與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善于運用言行表情,一個善意的眼神,一句贊許的話語,一番精彩的開場白,都能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課堂中時常用贊許的話語鼓勵學生,如“老師也有同樣的想法”“老師覺得你的觀點有一定的道理”等等,增進與學生的感情,使每位學生時刻感覺到自己是課堂中的主人。
三、課堂中設計多種參與方式,培養嚴謹的科學學習習慣
在課堂中十分注重學生的自主參與,通過獨立學習、小組討論、集體評議、師生交流等多種教學手段,使自己發揮組織者、指導者的作用,多讓學生各抒己見,多聽學生意見,與學生配合,達成思維共振與感情共鳴,努力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探究為了開闊學生的思路,進一步調動學生。
總之,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行和生物新課標的貫徹落實,教師應加強學習新理論,接受新觀念,從傳統教學中解脫出來。教師應該最大限度地把課堂還給學生,相信學生,讓學生討論、活動,多讓學生想、多讓學生做、多教學生學習方法和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多培養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多樹學生的自信心,讓課堂更加關注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問題和獨立思維的能力,為學生終生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上岡高級中學高二年級生物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