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高考作文為個性寫作創造了條件,但個性不僅需要開放,更需要開發。作文不需要學生對生活做純客觀的完整無缺的記錄,而是需要思想火花的閃現,想象和聯想的聚合。增強高考作文訓練的效果,必須讓作文成為學生展示自己獨特思想的載體,而不再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文字游戲。如何提高學生寫作的個性化呢?下面介紹幾種有效的方法。
一、課堂練筆,開啟學生心智
從閱讀領域向寫作領域拓展的教學方式,是基于讀寫的心理活動可以相通的道理,所謂“勞于讀書則逸于寫作”,“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們教師一方面要鼓勵學生做精神世界的美食家,通過大量地閱讀汲取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豐富自己;另一方面要促使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積極通過閱讀和寫作來反映自己對生命的感悟與思考。
教師在遵循語文教學大綱,保證達到語文教學大綱規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提倡個性理解,在教學中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影子,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他們封存的記憶,開啟他們幽閉的心智,放飛他們囚禁的情愫。使學生在學完一篇文章后有心靈的共鳴,思維的共振,在某一點上怦然心動,浮想聯翩,不吐不快。這時老師要給學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在自由的天空任意飛翔,這樣他們的靈性被激發,他們的智慧被張揚,也就能寫出個性化的文章。
二、熱點關注,開闊學生視野
現在的高中生課業負擔沉重,“面朝課本,背朝天”“癡迷做題,習慣應試”,課外閱讀皆為禁區,他們淡化了自我,失去了感悟生活的能力,這直接導致作文東拼西湊,蒼白無力。如何讓學生的作文重新恢復勃勃的生機,首先要解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問題。當前的學生,生活視野狹窄,生存能力萎縮,心理承受力脆弱,社會責任感貧乏,要想解決學生寫作素材問題,就必須打破“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應試書”的封閉式學習機制,真正營造一個“家事國事事事關心”的開放式學習氛圍,這樣為作文引進無窮無盡的源頭活水。
我從趙謙翔老師的“《東方時空》課”獲得啟發,趙謙翔老師于1996年開創的《東方時空》感悟課,讓學生從收視《早間新聞》《東方之子》《百姓故事》《時空報道》等節目,自選題材,自定角度,自擬題目,抒寫個人感悟,努力營造一種“家事國事事事關心”的學習情境,為學生引來常流常新的活水,使學生再也不必為“無米之炊”發愁?!八街?,可以攻玉”,我利用每周自習課時間,也讓學生看一些影片如《百家講壇》《東方時空》《焦點訪談》等,并定期讓學生寫一些讀后感,效果也十分顯著。特別是2008年是大事不斷的一年,從一月的冰雪災害,到三月的藏獨打砸搶事件,到五月的汶川地震,再到八月的奧運會,每一件事都牽動著億萬中國人的心。學生階段是一個人最純真、最熱情奔放的時代,這些事件喚起了學生的良知,健全了學生的人格。同時也讓他們發自內心地抒發了對祖國的關切。當學生走出咀嚼個人悲歡的小圈子,開始眼觀四海云水、耳聽九州風雷、心系天下興亡之際,他們的寫作題材擴展了,他們的人生境界提升了:情動于中,文發于外;潑墨于紙,鑄魂于心。愛默生曾說:“看別人的東西是使自己有話說?!鄙鐣卸啻螅Z文就有多大,從社會這個大課堂取材,作文就有了“源頭活水”。豐富的社會生活使學生作文勃發了無限生機。
三、詩文鑒賞,培養學生悟性
近幾年,高考作文命題有向文學性層面滲透的趨勢,2004年江蘇卷作文題,有一段極富詩意的描寫:“水有水的性格——靈動,山有山的性情——沉穩。水的靈動給人以聰慧,山的沉穩給人以敦厚。然而,靈動的海水卻常年保持著一色的蔚藍,沉穩的大山卻在四季中變化出不同的色彩?!边@段極美的文字本意是喚起考生澎湃的激情,但事與愿違,它卻成了部分同學寫作的障礙。
遺憾的是我們的學生語言蒼白、思想淡薄、寫作乏味。有學生將責任推卸到“枯燥乏味的生活不能提供精彩的素材”上,可筆者認為最遺憾的不是沒有素材,而是他們面對鮮活的生活熟視無睹的態度。學生對生活的漠視、對社會的冷淡,才是他們思想空洞的罪魁禍首。因此說“題材是文章之‘肉’,故不可缺,但‘悟性’是文章之‘魂’,尤為重要。沒有‘悟性’就無法對寫作素材加工制作,無法提煉出獨到的主題,文章自然就不會生機盎然?!?/p>
但欲使當代的學生養成“悟性”,真的是難于上青天。心浮氣躁,急功近利,得過且過,“跟著感覺走”,這些流行病菌實在是歷練“悟性”的大敵。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趙謙翔老師的“詩化語文”對我們啟發很大。讓學生品味詩詞,體會詩詞中每一個細節,每一種情愫,他們就會慢慢地將視野由“有字書”而轉向觀察周圍這本“無字書”上。
如唐詩中大家耳熟能詳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這樣一句簡單的詩句學生細心品味過嗎?“一遠一近,一看一無”,有著怎樣的意趣呀!試想:早春二月,在北方,當樹梢上、屋檐下都還掛著冰凌兒的時候,春在何處?連影兒也不見。一番小雨后,春草芽兒略顯了春的印跡,當你放眼向郊外遠望的時候,山坡上,原野間,若隱若現,似有似無,影影綽綽有一絲綠意,你剛一興奮趕上前去,枯草一片,哪有什么綠色呀?一陣驚喜,一陣贊嘆,多么細膩的心才能捕捉到這樣絕美的春,難怪詩人說:“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弊哌M詩給我們的學生一雙慧眼吧!不要再出現“白茫茫一片雪,大雪一片白茫?!边@樣的語句。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當學生的感悟能力增強了,還擔心他們寫的東西幼稚浮淺嗎?總之,個性化寫作是時代的召喚,教育改革的要求,我們必須與時俱進,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為社會培養出創新型合格人才。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h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