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理新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定位于培養(yǎng)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新課程標準使中學物理教學有了新的要求和新的特點,促使物理教學從內容到形式都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本文通過打破傳統(tǒng)的中學物理教學方法,提出了“新課改”下的中學物理教學的新思路,并思考怎樣推進中學物理教學的改革新模式。
關鍵詞:新課改 改革新模式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要“套”住學生的心,就要“導”出學生的心里話,給學生釋放心里話的空間,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物理課堂教學也不例外,課堂教學是為學生服務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做教師的應該多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說話的空間,動手的時間。杜絕包辦性,讓學生有自由的學習空間,盡情發(fā)揮。
根據(jù)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積累及日常生活經驗,結合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及初中物理編寫的模式和物理學科的特點,在物理課堂中需要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因此我在教學中做了以下“三部曲”的嘗試,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一、“套”出學生的問題
在講解新課時,打破傳統(tǒng)的教師設計好啟發(fā)性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而是開門見山地引進“主題”,先“套”出學生對“主題內容”的生活問題,提供給學生展現(xiàn)問題的空間。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學生有了疑問,就會對研究的對象發(fā)生興趣,有了興趣,學習的積極性就會高漲起來,這樣,學習的效果無疑是非常好的。例如:在講授聲學現(xiàn)象時,直接讓學生“搬出”有關聲學現(xiàn)象的生活問題,學生提問氣氛會空前活躍: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能在水中傳播嗎?玻璃瓶能發(fā)出聲音,裝入水后能夠發(fā)聲嗎?什么是超聲波?超聲波對人體有害嗎?……涉及本章知識點的問題,需要教師按課本內容順序整理到黑板并且編排序號,以后則按照這些問題進行講解和指導。教師上課又輕松,學生學習有干勁,何樂而不為呢?再說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十分重視,學生會更加努力、更加虛心、更加認真,學生會有一種成就感,同時還能夠培養(yǎng)出更多的“愛題生”!
二、“導”出學生的思路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我們做教師的不要包辦解答,要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例如九年級物理新教材(人教版)演示2圖16.2-5乙(圖略):大口玻璃瓶內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氣。給瓶內打氣,當瓶塞跳出時,觀察瓶內的變化。按課本實驗設計,當瓶塞跳出時,瓶內應出現(xiàn)白霧。根據(jù)此現(xiàn)象可以說明:物體對外做功其內能會減少,溫度會降低。但是,往往實驗過程中實驗現(xiàn)象并非如此,它的致命弱點是瓶塞跳起時,瓶內出現(xiàn)的白霧不明顯,有時學生根本看不見。出現(xiàn)此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瓶內水的蒸發(fā)量不夠,瓶內空氣中的水蒸氣較少所致。
針對本實驗的弱點,干脆把該實驗改成學生分組實驗,增加學生動手時間,激勵學生提出改進的措施等等。拓展了學生的思路,學生就會用各種方法去大膽嘗試改進,也有學生將瓶內少許的水換成少許的酒精或乙醚,當用力打氣使瓶塞跳出時,瓶中就會冒出濃濃的“白霧”,視覺效果極佳,實驗非常成功??梢姡瑳]有做不到的,只有沒想到的。
又如物理游戲:把一只氣球吹足氣,系緊口子,拿一根針把氣球扎破,氣球會“啪”的一聲爆響了。此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思考:怎樣扎氣球會癟下去而不會破掉?學生非常好奇,就會積極思考,主動去尋找各種方法并且加于嘗試。當有的學生想到用一塊透明膠布等貼在氣球上,拿一根針從貼著透明膠布的地方把氣球扎破的方法時,教師要高度贊賞學生的同時還要讓學生說出物理依據(jù)。
其實,在一般情況下,用針扎破氣球,氣球肯定會爆炸;現(xiàn)在的情況不同,當針從貼著透明膠布的地方把氣球扎下去后,會看到氣從針孔處徐徐冒出來,氣球卻像消了氣的車胎一樣慢慢地癟下去。這是什么道理呢?原來氣球扎破時,溢出的空氣造成一股壓力,橡皮和膠布對這種壓力的反應各不相同。當壓縮空氣從氣球扎破的地方沖出時,橡膠脆而薄,氣球皮一下就被撐破了,同時發(fā)出很大的破裂聲。透明膠帶比較堅固,它可以抵住壓縮空氣沖出造成的壓力,所以氣球不會“啪”的一聲爆炸。
三、“掏”出學生的觀點
就是讓學生總結自己的觀點,升華到物理知識點。讓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說出通過實踐學習得到的知識與大家分享的同時,既鍛煉了學生的膽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智慧。
比如在八年級物理新教材(人教版)中講到水的沸騰現(xiàn)象時,首先讓學生說說有關水沸騰的生活問題,其中就有學生提出“響水不開,開水不響”的說法不知是否正確,此時教師就要善于抓住合適的問題,把學生引到新課當中來,通過完成實驗操作來注意觀察水沸騰時的現(xiàn)象,實現(xiàn)一箭三雕,既完成了新課內容,又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回答“響水不開,開水不響”的道理,讓學生大膽亮出個人的觀點。同時在觀察氣泡的變化時,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水沸騰前后變化不一樣?學生會有不同的觀點,為以后學習壓強和浮力埋下伏筆。這節(jié)新課體現(xiàn)了學生自己想說的話,真正的觀點,心里話。
在整個學習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在引導學生獨立探究的基礎上,必須重視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和交流活動。由于經驗背景的差異,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常常各異,學生共同研討、交流,彼此表達與相互傾聽,具有一系列價值:學生通過“相互交流”,會明白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解釋,有利于擺脫自我中心的思維傾向;在合作、相互表達與傾聽中,學生的想法、思路會明晰化、外顯化,學生可以更好地對自己的理解和思維過程進行審視和監(jiān)控;在討論中,學生之間交流、爭議、意見綜合等有助于激起彼此的靈感,促進彼此建構新的假設和更深層的理解。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圍,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和交流活動,使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傾聽他人的探究經驗,并進行客觀的比較和鑒別。讓每個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改進自己的學習經驗,提高認識的同時克服在獨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正確理解所獲得的知識。另外,作為教師還要注重對學生滲透學法指導,并且?guī)椭鷮W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研究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庇芍胶弥?,再由好之到樂之,這是人的認識過程的三個“質”的飛躍,三層學習的臺階。當學生進入“知之”階段時,教師通過精心、刻意的引導和培養(yǎng),形成學習物理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在物理學的殿堂里越學越有勁,樂此不疲地勤奮上進,在他們的面前鋪設一條永久輝煌的人生道路,敲開物理學中一些未知領域的大門,探索出新的奧秘。
作者單位:廣東省興寧市永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