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目標是課程目標在課程實施中的具體化;是對預設的、明確而具體的、可檢測的教學結果的陳述;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進行教學評價的依據。問題是現實與目標的差距,即由給定條件不能直接達到預設目標便產生了問題。我將課堂教學目標設置為若干個小問題,利用問題明確學習任務,通過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以問題解決為標志達成教學目標。
在備課時根據《課程標準》中對具體內容標準的表述所使用的行為動詞,設置相應難度的問題。還可以對重點知識通過追問的方式由淺入深,對難點知識通過分層次設置問題的方式化難為易。現以人教版必修3《細胞生活的環境》為例,將“目標設置問題化”的教學設計展示如下:
課 題:
細胞生活的環境(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描述單細胞與環境的物質交換(知識)
2.描述體內細胞生活的內環境(知識)
3.描述內環境的組成(知識)
4.概述細胞外液的成分及其作用(知識)
5.嘗試建構人體細胞與內環境的物質交換模型(能力)
教學重點:
1.內環境的組成和概念
2.細胞與內環境在物質交換上的關系
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目標設置問題化”不但有利于學生課內自主學習,也有利于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
參考文獻:
[美]瑪麗·艾麗斯·岡特,托馬斯·H.埃斯蒂斯等著.教學模式.江蘇教育出版社,18.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楚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