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思想政治課課堂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陣地,中職教師擔負著對中職學生職業精神培養的重擔。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如何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已成為職業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職業學校有其特殊性,環境變化大與學生這個群體的素質差異使得職高政治教學的老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就顯得尤為重要。原有教材、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形勢,改革成了當前形勢發展的需要。下面談談本人關于這方面的幾點不成熟的見解。
一、中職政治教材應具有良好的思想
教育性、優秀的人文綜合性、完善的實踐育人性
中職學校的思想政治課除了讓學生獲得知識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合作,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為未來職業生涯奠定基礎。中職學校的思想政治課是一門綜合性、邊緣性學科,涵蓋較多學科知識,共同發揮對職業教育和職業指導的作用,對培養人文素質、弘揚先進文化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重在理論聯系實際,它是我國學校德育的主渠道。要通過參與式、研究性學習,促使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感悟,在錯綜復雜的矛盾中尋求問題的答案,進行自主價值判斷、價值選擇,從而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達到育人目的。
二、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悅納本學科,以愛生如子的心情悅納職中學生
我們應該以積極的心態,悅納本學科。新課程解讀對政治學科作了這樣的定位——“中職思想政治是為中職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的一門必修課”。教師應從這一定位中明白思想政治學科的重要性,應該為擔任該科教學產生自豪感,從而以積極的心態對待本學科教學。只有在這樣的心態下從事教學,我們才能悅納本學科。
同時,我們要悅納學生,要下工夫去剖析現代學生的心理特點,千萬別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和不同的思維看作另類。要認可他們思維的創造性和發散性,要鼓勵他們敢于質疑。學生是獨立的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精神生活和不同于成人的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行為方式,這就需要我們注重他們的個性特征,將群體特征和個性差異區別開來,實現教育的針對性。學生是教育活動的主體,要相信學生的內在主體能力,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這就需要我們平等地對待學生,讓他們主動地參與民主教學活動,開發他們的智力潛能,樹立面向全體學生的人才觀,按照體現主體性、多樣性、靈活性、協調性和社會適應性的要求來進行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在肯定他們的過程中,找到教學新的切入點,從而調動學生參與的這樣一個悅納學生的過程。
三、以良好的心態善待每一位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
當前,中職學校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普遍存在課堂教學難,教育實效不顯著等現象。主要原因是中職學校生源質量整體偏低,綜合素質不高。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習基礎較差,學習能力較差,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較差。中職生普遍存在學習態度不認真,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動機缺失,課堂上打瞌睡等現象。學習態度不端正造成學生學習成績較差。二是思想松散、行為習慣不良。中職生處在青春轉折期,往往意氣用事、我行我素,容易受外界誘惑,經常上網吧、玩電子游戲,甚至出入娛樂場所,容易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養成不良習慣。中職生整體缺乏理想追求,缺乏自制力,不遵守校紀校規是常有的事,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三是自信心不強,心理素質較差。中職生大多是特殊生,由于學習成績差,行為習慣不良,常受家長、老師的批評,自尊心常受打擊,心靈容易受創,自信心普遍不足。普遍具有失敗心理,對前途感到悲觀迷惘,常引發自卑、少言寡語、孤獨甚至自閉等心理。由此產生對社會、學校、老師、家長的抵觸情緒,把讀書當成“混”日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容易達到教學目的,常感到力不從心,更沒有成功感。那么,中職學校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如何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以求達到和諧的教學環境目的呢?
中職學校的思想政治課教學為了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教師需要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整合課程內容,采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所以提高中職思想政治課的實效,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顯得更加重要。教學活動是師生雙邊共同的活動,若要學生樂學,教師必須做到樂教。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為學生樹立榜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這樣教師的要求就會順利地“內化”為學生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習優者不偏愛,學習差者不歧視,了解差生、理解差生、關心差生,多鼓勵、少批評,努力發掘他們的閃光點,使他們的自卑感逐漸消失,激發起他們勤奮好學的上進心,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多提問、多鼓勵、多輔導,讓他們在點滴的進步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這樣才能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