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路的識別和電路的連接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點、難點,也是學好電學知識的重要基礎。初中物理中,電路的連接只要求學生掌握串聯和并聯電路,不涉及既有串聯又有并聯的混聯電路。因此,當你在分析電路時,你沒有必要去考慮混聯電路,它只有兩種可能,不是串聯就是并聯。對于電路中有開關斷開、閉合;電路中有電流表、電壓表的電路辨別題,在實際教學中我教給學生一些特殊的處理方法,以下就是我在教學過程中所總結的方法。
一、定義法
根據串聯、并聯電路的定義直接判斷。串聯電路是用電器首尾相連,然后接到電路中;并聯電路是用電器的兩端分別連在一起,然后接到電路中。此法適用于較簡單的電路。
例1:如圖所示,當開關S2閉合,S1、S3斷開,兩燈泡聯;當S2斷開,S1、S3閉合,兩燈泡 聯。
解析:當開關S2閉合,S1、S3斷開,在教學時我要求學生用鉛筆將S2連接上,S1、S3部分用小硬紙片遮住,這時候只看剩余部分電路,再去分析電路。根據定義很容易判斷出兩燈泡串聯。
當開關S2,斷開S1、S3閉合,在教學時我要求學生用鉛筆將S1、S3連接上,S2部分用小硬紙片遮住,這時候只看剩余部分電路,再去分析電路。現在根據定義很容易判斷出兩燈泡并聯。
二、電流流向法
該方法是:當閉合開關后,讓電流從電源的正極出發(在電路圖中電流方向用箭頭標出),沿電路向前移動,電路無分叉,即電流只沿一條路徑,通過所有元件或用電器到達電源負極,這些用電器即為串聯;如果電路出現分支,即電流的路徑有兩條或兩條以上,每條支路上只有一個用電器,則這幾個用電器為并聯,且可找到“分流點”和“合流點”。
例2:試判斷圖1與圖2中燈的連接方式。
解析:圖1中電流從正極流向負極只有一條通路,如圖1所示,故甲、乙兩燈為串聯。在圖2中,電流從電源正極流向負極有兩條路徑,A為分流點,B為合流點,故丙、丁兩燈為并聯。
三、斷路觀察法
該方法是:在多個用電器組成的電路中,把其中一個用電器斷路(如去掉該用電器),如果其他用電器都不能正常(如電燈不發光了)則這個電路是串聯的。如果其他用電器仍能工作,則這個電路是并聯的。該方法的依據是:串聯電路各元件間相互影響,相互干擾;并聯電路各元件相互獨立,互不影響。
例3:試判斷圖中三只燈的連接方法。
解析:如圖3所示電路,用“斷路觀察法”來判斷,可以發現有“斷二通一”或“斷一通二”的特點,即在L1、L2、L3中任意斷開兩個(或一個),其他一個(或兩個)能構成通路。故知L1、L2、L3為并聯。
四、去表法
如果電路中有電流表或電壓表,則可以去掉它們。去掉的方法為:電壓表所在位置視為斷路(因電壓表內阻很大,幾乎無電流通過);電流表所在位置用導線連接起來(因電流表內阻很小,電阻可視為零)。此法適合于有電表的電路。
例4:所示判斷兩燈的連接方式。
解析:圖4電路中電壓表所在位置視為斷路,可以用小硬紙片將電壓表位置蓋住;電流表所在位置用導線連接起來。這時可以清晰地看出電路中兩燈泡為串聯。圖5電路中電壓表所在位置視為斷路,可以用小硬紙片將電壓表位置蓋住;電流表所在位置用導線連接起來。這時可以清晰地看出電路中兩燈泡為并聯。
五、節點跟蹤法
“節點法”即在識別電路時,不論導線有多長,只要其間沒有電源、用電器等,導線兩端均可看成一點,從而找出各用電器連接的共同點,以識別電路的連接方式。
例5:判斷如圖6所示的三盞燈的連接方式。
解析:在圖6中定義點,把共線(線中沒有任何用電器)的點用同一字母表示,圖中交點雖多,但實際上可看成只有兩個節點a和b,且a為“+”,b為“-”。
將圖6該畫成與之相應的電路圖,如圖7所示,可知L1、L2和L3的連接方式是并聯。
判斷電路的連接在解電學題時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的解題法則不同,如果電路的連接判斷錯了,就會導致一錯皆錯,只要大家不斷地去總結,去摸索,一定會有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
作者單位:江蘇省運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