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教育要從娃娃抓起。”而音樂教育又是少年兒童生活中不可脫離的內容,小孩子無論是走路、游戲或休息時,都會本能地哼唱,這就為以愛國主義為內容的音樂教學提供了充分的機會,它不僅可以在課堂中貫徹,也可以在課堂外貫徹。那么,如何在課堂中進行音樂教學呢?我認為需要抓住以下幾點:
一、吃透教材,因材施教
這也許是老生常談了,但它確實重要,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材實際安排教學環節,讓學生學的自然、貼切、扎實,又靈活、生動,使他們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從不自覺到自覺,從“要我學”到“我要學”,這是一名教師“傳道解惑”的秘方,只有對此有了充分的認識,才會在實際教學中有強烈的責任感。比如我在教唱歌曲《保衛黃河》時,先將時代背景講解清楚,然后讓同學們觀看電視錄像《黃河大合唱》,看后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從識譜、練唱到分聲部合唱,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在抗日戰爭的年代里,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斗爭精神,從內心中體會到我們中華民族不可戰勝的神圣力量。由于抓住了這一教材的特點,針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發揮了電化教學手段的效果,學生已看得見的畫面形象,來深刻的理解作品,激發了他們唱歌的熱情,從而達到了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
二、音樂形象,不可忽視
由于音樂教學是通過聽、學、唱等手段來進行教學的,它不同于聽報告、開討論會等其他的教育手段,所以必須注重于音樂藝術形象的塑造。《歌唱祖國》是一首獻給剛誕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贊歌,它用豪邁雄壯的歌聲贊頌了我們偉大的祖國像巨人一般的地屹立在世界東方,勤勞勇敢、熱愛和平、熱愛家鄉的人民正在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勞動著的情景,歌曲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歌詞的生動旋律形象鮮明,是一首經久不衰的具有號召力的歌曲。為了讓學生更準確的理解這首歌曲,我在教唱時突出介紹了曲作者王辛的作曲手法,如采用了四五度的跳進,從低音開始以明朗的主三和弦的分解逐漸向上進行等手段,以寓意新中國如初升的太陽。讓學生在演唱時逐漸建立起一個明朗的藝術形象——新中國。
三、灌輸情感,教學相長
由于音樂教學是一門藝術課程,除傳授知識技能外,還應該注重對學生情感的灌輸和培養,使同學們在課堂教學中不僅獲得相應的知識,而且能增長對情感的追求和掌握。我在給學生教唱《長江之歌》時,切實體會到這一點。這是一首洋溢著贊頌情感的抒情歌曲,它謳歌了萬里長江的壯麗景色,抒發了各族人民對祖國錦繡河山的無限熱愛之情。為了讓學生真正擁有這種情感,我在上課時先向同學們介紹了歌詞產生的背景,讓他們了解到作為電視音樂系列片《話說長江》的主題歌,它的歌詞是從成千上萬件應征作品中精選出來的,有生活體驗的詞作者、沈陽軍區前進歌舞團青年創作員胡宏偉的歌詞,以宏偉的氣勢、深情的辭藻、概括的手段,描繪了長江的偉大形象,并賦予她巨人般的性格:“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使人感到長江有著母親般的慈祥;“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又使人感到長江的巨大力量,展示了她的宏偉氣魄;“你從雪山走來”“你向東海奔去”,又以生動的詞句,擬人化的手法將人與景融為一體,使人倍感親切。通過歌詞的分析講解,是同學們對長江的親切、崇拜的心理做了情緒上的鋪墊,教育的目的就順理成章了。通過歌曲內在的思想情感的挖掘,讓長江的偉大形象深深地烙在學生的心中。
從以上簡單的事例中,不難看出,音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教育,不僅僅是培養人的需要,也是音樂藝術本身的需要。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奏響愛國主義的主旋律,這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單位: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公司第
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