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冰
【摘要】為了更好的引導學生體驗音樂所帶來的美感,同時也不應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音樂教學中讓學生欣賞音樂、體驗音樂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個性是教學的一個有效策略,運用的得當,不僅能保持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同時對樹立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音樂教學;學生個性;素質教育
一、引言
早在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就做出了《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這一決定,標志著我國跨世紀的教育事業將進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階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質,培養適應21世紀需要的創新人才,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第三部戰略目標的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戰略決策。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不僅可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提高各類人才的質量和數量,還將對培養和造就我國21世紀合格的一代新人,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還應是具有藝術修養的綜合性人才,而音樂修養正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對于培養大學生高尚的思想行為、美好的道德情操及塑造健全的人格都具有積極的、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響。近年來我國各高校普遍針對非音樂專業大學生開設了音樂教學。但普通高校音樂教學的對象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完全沒有音樂知識的非音樂專業學生,尤其是學生個性多樣化的今天,使得大多數學生對音樂課“深奧”的教學內容“敬而遠之”。毋庸諱言,這正是我們忽視學生個性化和音樂素質教育客觀存在而帶來的結果。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則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從教育的發展歷史來看,人類的教育活動是從“神化”教育轉向“物化”教育,進而走向“人化”教育的過程。與此相應,教育理念的發展體現為從“崇拜”教育轉向“占有”教育,進而選擇了“尊重教育”的理念。“尊重教育不僅是尊重教育規律、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尊重教育對象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更重要的是尊重學生的人性、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及他們的獨立性、選擇性和創造性”。
然而,音樂教學在一定的程度上還不只是一門知識,更多的而是一種體驗,一種音樂審美愉悅的體驗。如果沒有親身的參與是很難獲得這種體驗的。尤其對于完全沒有音樂知識的非音樂專業學生而言,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對于音樂那種無標準答案的體驗會陷入一種迷茫。為了更好的引導學生體驗音樂所帶來的美感,同時也不應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讓學生欣賞音樂,體驗音樂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個性是教學的一個有效策略。運用的得當,不僅能保持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同時對樹立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同時,《音樂課程標準解讀》中提出:音樂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明確了評價的功能: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信心,加強學生的音樂審美體驗,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標準。同時也體現了音樂教改的學生觀——“一切為了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筆者認為,尊重學生個性開展教學工作,將有利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二、在音樂教學中尊重學生個性因材施教
按當代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尊重的需要是人的一種高層次需要,是在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得到滿足之后的一種需要,僅次于自我實現的需要。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張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因材施教”,做到“不憤不啟,不徘不發”,“導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學記)),這些都是尊重學生個性、尊重教學規律的光輝思想。在實施全面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應打破應試式教育對學生發展的種種限制,以人為本,還學生一個自由、自我的學習天地,并將這些個性引導到有利于學生成才、為社會服務上來。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它不僅具有音樂、音響的外部形式,而且還有人類社會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豐富內涵。在音樂教學中,欣賞者通過聽覺從音樂中直接接觸到的是音樂的表層,還必須透過這個表層深入到音樂的里層,進一步感受與理解音樂的感情內容和思想意境,這才是音樂欣賞的正確途徑。由于文化程度的積累大學生們無論對西方音樂還是民族音樂都具備了一定的感知能力,但由于學習任務的繁重,他們不可能花費很多精力對這門藝術做深一步的探究,由于缺乏系統的音樂知識對音樂的欣賞只停留在理解表皮的程度上,因此,在音樂欣賞教學中融匯各種音樂知識,引導學生通過對音樂的表層的感知,進入對音樂里層的情感體驗,從而達到培養學生音樂感知能力的目的。
在音樂教學中,以尊重個性為基礎的教育可以讓學生在互相尊重、互動的氛圍中生動、活潑、愉快地全面發展,這也是現代教育的主流思想和主張,是素質教育思想的重要內容。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應尊重學生個性的發展,還學生一片自由、自我、平等的學習天地,將個性的培養與全面素質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新世紀音樂文化事業的接班人。尊重個性是以素質的全面發展為基礎的,是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嚴格要求是尊重個性的體現,為個性的全面發展提高打下堅實基礎。
三、結束語
“尊重個性、促使個性發展是全面素質教育的必然結果”。“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倡導人們在教育活動中尊重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在接受道德和法律約束的同時充分發展個性。對于學習音樂的學生來說,要給他們的個性發展提供充裕的空間和時間,創造適宜個性發展的環境,這樣才能給他們的創新、創造、創業提供保障,使其所學的專業知識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向蓓莉.教育的目的及其他【J】]開放時代,2001,(3).
[2]蔡嘩.論音樂院系尊重個性的學生工作理念【J】.航空教育,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