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勤,吳曉嵐,楊 平
(遼寧中醫藥大學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101)
體現高職特色 推動教學改革
——談全國高職高專藥品類專業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醫學基礎》的編寫體會
王玉勤,吳曉嵐,楊 平
(遼寧中醫藥大學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101)
在衛生部教材辦公室的組織下,全國高職高專藥品類專業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醫學基礎》的編寫工作順利完成。該教材在內容上進行優化整合,在編寫體例上新穎活潑,能夠充分體現高職高專教育的特色。教材建設將對進一步推動高職高專教育教學改革和師資隊伍建設起到積極的作用。
高職高專教育;教材;教學改革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的精神,進一步深化高職高專教育教學改革,使教材建設跟上課程建設與改革的步伐,衛生部教材辦公室組織開展了高職高專藥品類6個專業,即藥品經營與管理、藥物制劑技術、化學制藥技術、生物制藥技術、中藥制藥技術和藥學專業指導性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編制和系列教材編寫的系統工程建設工作。筆者有幸參與了專業基礎課《醫學基礎》這本教材的編寫工作,現將編寫體會匯報如下。
衛生部教材辦公室在2006~2007年對高職高專藥品類上述6個專業的課程體系和課程標準進行了研討,形成了6個專業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其間經過了全國各地多所高職高專院校專家和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的反復研討,并進行了不斷調整,不斷完善。2008年1月在北京召開了全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主編人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我們編寫《醫學基礎》教材團隊的主編人員依據該門課程所涉及的藥物制劑技術、化學制藥技術、生物制藥技術和中藥制藥技術專業等相關專業的教學計劃,針對各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要求以及各專業后續課程的教學需要,對該門課程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進行了深入探討,初步擬定了編寫大綱和編寫思路,并且確定了編寫團隊的組成人員。考慮到該教材的普適性,我們編寫團隊吸納了來自全國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教師。在2008年3月的重慶編寫會議上,我們編寫團隊的所有成員對該門課程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以及編寫大綱再次進行了討論,對衛生部教材辦公室關于高職高專藥品類教材編寫的原則、要求和說明進行了認真學習,最終明確了編寫思路、編寫體例,確定了編寫大綱,并進行了周密的分工。任務明確后,我們所有的編者都積極投入到教材的編寫過程中,并且通過電子郵箱不斷交流編寫意見和體會,最后經過成員間互審,副主編初審,主編終審等程序,最終定稿,至2009年1月出版。可見,在教材的整個編寫過程中,上至衛生部教材辦公室,下到每一位編者,都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以確保教材符合高職高專教育的需要,從而促進高職高專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醫學基礎是高職高專藥物制劑技術、化學制藥技術、生物制藥技術和中藥制藥技術專業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人體解剖學、組織學、生理學、病理學和臨床醫學等學科的相關基礎知識,其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從事藥品生產、經營等工作所需的醫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形成專業能力、職業技能,增強繼續學習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奠定基礎。因此,本教材在編寫內容上,堅持理論知識“必需、夠用、實用、管用”的原則,主動淡化學科意識,不片面追求學科自身內容的系統性、完整性,優化整合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避免出現重復和遺漏,力求使學生對醫學基礎的相關內容有個全面的了解,從而有助于其對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本教材從內容體系上大致分為3部分:第一部分為緒論,概括介紹醫學基礎的主要內容和學習方法;第二部分為人體結構、功能與疾病的概論,包括細胞和組織的基本結構與功能,運動系統、皮膚、眼、耳的結構與功能,疾病的概念、病因、經過與轉歸以及疾病的基本病理變化;第三部分為疾病各論,包括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疾病、神經精神疾病、內分泌代謝性疾病、藥源性疾病和傳染病等。對各系統疾病的介紹,完全打破了學科的界限,按照從基礎到臨床的順序,即依次介紹該系統的結構、功能,常見疾病的癥狀與體征,常見疾病的發生、發展、臨床表現和治療原則等。其中,針對藥品類專業的特點,本教材還增加了藥源性疾病的相關知識,進一步突出了教材“實用、管用”的原則,使教材具有鮮明的職業特色。同時,為了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聯系,在相關內容的章末安排了實踐教學的內容,以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
本教材在編寫形式上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和創新,除正文外,各章還設立了學習目標、問題導入、案例解析、課堂互動、知識鏈接、知識拓展、學習小結和目標檢測等模塊。每一章前有學習目標,章后有學習小結和目標檢測,其目的是增強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和主動性,同時便于學生及時掌握學習效果;每章或每節前設立的問題導入模塊,不僅有科學小故事,還有病例介紹,其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熱情;案例解析和課堂互動是針對學生需要掌握的教學內容而設置的,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知識鏈接和知識拓展中補充了相關醫學知識的常識性內容和前沿內容,增強了教材的知識性和趣味性,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總之,本教材的編寫體例將更適應高職高專教育教師與學生的需要,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目前,各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學改革都在轟轟烈烈的進行中。如何讓學生在三年的高職高專教育中,既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又具有較強的職業技能,成為一名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艱巨任務。當前,基礎課程教學面臨著教學內容多、課時少的矛盾,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必需、夠用的基礎知識,是目前課程改革中的難點。高職高專藥品類專業《醫學基礎》教材的編寫,不僅在內容上打破了學科的界限,而且還對相關內容進行了優化組合。它顛覆了傳統醫學教育的模式,進一步推進了高職高專藥品類專業醫學基礎課程的建設和改革。同時,該教材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既要有堅實的基礎醫學知識,又要有一定的臨床工作經驗,只有這樣,才能滿足醫學基礎這門課程的教學要求。因此,在高職高專院校應進一步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以滿足高職高專教育的需要。
教材是培養人才的媒介。大力推進高職高專教材建設,將有助于進一步推進高職高專教育教學改革,促進高職高專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
G423.3
A
1671-1246(2010)06-01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