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春燕,牛彥輝
(甘肅省中醫學校,甘肅 蘭州 730050)
構建工學一體化中等衛生職業教育新模式
毛春燕,牛彥輝
(甘肅省中醫學校,甘肅 蘭州 730050)
中等衛生職業教育;工學一體化;教育模式
在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史上,有兩次特殊的機遇。第一次是在民國初年,民族資本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初級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日益強烈。許多教育家和實業家應時代需要,大力提倡職業教育,黃炎培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創立了中華職業教育社和中華職業教育學校,在實踐中形成了較為系統和全面的職業教育思想,成為這一時期職業教育的先鋒和楷模。
20世紀90年代末至今,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中高級職業技術人才,使我國職業教育迎來了發展的第二次大好時機。這一時期,職業教育已成為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現在的社會背景與黃炎培所處的時代有很大不同,社會經濟發展對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層次提高,但是黃炎培早期的職業教育思想對當前職業教育發展仍具有指導意義。特別是“手腦并用,雙手萬能”的職業教育理念,對于構建中等衛生職業教育新模式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中等衛生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為:以醫藥衛生崗位需求為標準,注重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培養,使學生成為適應社會主義醫藥衛生事業發展需求,有一定科學文化素質,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素質、熟練操作技能的技能型、服務型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1]。這就要求中等衛生職業教育必須建立體現衛生職業教育屬性和特點,切實有效、自成體系的人才培養模式。為此,中等衛生職業教育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為本位”,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與醫藥衛生行業實際需求接軌、與用人單位實際工作接軌、與職業資格認證接軌,構建由課程設置工學一體化、教學環境工學一體化和職業資格工學一體化組成的工學一體化中等衛生職業教育新模式。
課程設置工學一體化就是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中心,以逆向設計原理為指導,根據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和醫藥衛生行業的發展,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分析,構建工學一體化課程體系。醫藥衛生行業的發展對衛生職業崗位的知識能力有了新的要求,現代醫藥衛生行業中最需要的是既具有專業技術理論又有較高操作能力的人才。這樣的人才恰恰是目前中等衛生職業學校難以培養的,因此傳統的學歷教育、改良化的中等衛生職業教育和原有的技術等級標準已經不能適應變化了的衛生職業崗位。為此,進行課程體系設計時,要圍繞衛生職業崗位的具體功能、作用及其必須完成和處理的事務以及所需的業務能力與技術操作能力、必備知識,結合中等衛生職業學校學生的認知前提,設計不同專業的專業課程模塊。這些專業課程模塊和必需的文化基礎課程及人文素養課程構成一個完整的課程體系,在此基礎上可建立任務引領型、工學一體化課程體系。
前國家教育部部長周濟指出,中等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應當是“一年學基礎、一年學技能、一年進行頂崗實習”。中等衛生職業學校工學一體化課程體系應是“四層三段一主線”。即課程結構為四層:基礎課程模塊、專業課程模塊、專業方向課程模塊和實習課程模塊;課程學習階段為三段:一年學基礎、一年學技能、一年進行頂崗實習;課程設置貫穿專業知識、能力、素質培養這條主線。
工學一體化課程體系的核心是突出課程設置貫穿專業知識能力、素質培養這條主線。在對專業進行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分析專業教學改革的社會背景和醫藥衛生行業背景,分別從數量、質量方面分析專業的社會需求,以專業所面對的職業崗位能力需求為依據,對畢業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進行分析,確定知識、能力、素質結構表;根據知識、能力、素質結構表設置課程,每門課程確定知識點、能力點和素質要素,課程教學圍繞知識點、能力點和素質要素展開。
教學環境工學一體化就是指中等衛生職業教育的教學環境(校內實驗室、實訓室和校外實習基地)要與課程設置工學一體化相匹配,形成與學生今后的工作崗位、工作環境“零距離”的教學環境。校內實驗室、實訓室建設,一方面加大投入,加強具有工學一體化特色的、模擬真實工作場景(模擬病房、模擬藥房、模擬生產車間)的實訓基地建設,如建設護理實訓中心、藥學實訓中心、針灸推拿實訓中心等;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虛擬實驗、虛擬工藝、虛擬診療過程,增強實訓教學的實效性,體現工學一體化的特點。
校外實習基地建設,一方面通過調研、論證,與相適宜的醫藥衛生機構和康復保健機構簽訂頂崗實習協議、校企合作協議,形成長期合作關系,建立較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另一方面與頂崗實習單位或用人單位共同研發工學一體化實習教學方案和管理運作機制,逐步構建實習教學和就業指導有機聯系的工學一體化運作機制。
職業資格工學一體化是根據《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取得職業院校學歷證書的畢業生,參加與所學專業相關的中級職業技能鑒定時,免除理論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可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在中等衛生職業學校設立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和職業技能培訓基地,以課程設置工學一體化為依托,建立學歷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鑒定一體化的“雙證書”的職業教育機制。將專業核心課程的理論教學內容與相關專業職業技能培訓的理論內容進行整合,專業核心課程的理論考試與相關專業職業技能培訓的理論考試合二為一;在增加專業核心課程實訓教學時間的前提下,將專業核心課程實訓教學內容與相關專業職業技能培訓的“實操”部分、用人單位崗前培訓內容三者進行整合,專門開設專業綜合訓練課程,進行專業綜合訓練課程考試與職業技能鑒定技能考核、崗前培訓考核,“三合一”考試,考試成績合格者,頒發相應的職業技能鑒定證書和崗前培訓證書,從而構建專業核心課程與職業技能鑒定標準相互銜接、相互融通的學歷教育、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的“雙證書”職業教育機制,促使學生取得“雙證書”或“多證書”,實現職業資格工學一體化,為學生就業奠定基礎。
工學一體化中等衛生職業教育新模式的確立是工學結合和合作的切入點,也是實現中等衛生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途徑,可使中等衛生職業教育的辦學更加貼近社會需求、貼近醫藥衛生行業需求,有利于專業建設和特色辦學;工學一體化新模式將畢業生的“知識、能力、素質”與課程設置、教學環境、職業資格整合為一體,擴充、深化和豐富了專業核心課程的內涵,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鉆研精神,讓學生在各種實例的引導下,在不同課程模塊、不同實訓場所以及不同學習階段,全面了解和掌握專業技能及其應用,提高綜合應用能力,拓寬專業適應面,促進學生就業。建構工學一體化中等衛生職業教育新模式涉及人才培養的多個方面,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程,特別是專業課程模塊設計、教學體系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等關鍵問題,需在工學一體化新模式實施過程中不斷探索。
[1]毛春燕.中等中醫藥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甘肅中醫,2008,(1):50~52.
G710
A
1671-1246(2010)07-0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