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敏 劉巧玲 楊春艷 陳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信息與控制學院,江蘇南京210044)
對大學生弱勢群體的現狀分析及問題探討
許敏 劉巧玲 楊春艷 陳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信息與控制學院,江蘇南京210044)
高校弱勢群體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們研究和關注的對象,也是其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代發展,弱勢群體也發生著變化,本文通過剖析新型弱勢群體的現狀和特點,研究了相應的解決辦法,希望通過實際應用幫助解決問題。
大學生弱勢群體現狀措施
高等院校作為為國家建設輸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和諧與穩定直接影響著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無論是公辦普通高校還是民辦院校,都存在著一類弱勢群體,他們可能在學習、生活、日常行為中表現出與同齡人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在各類活動中可能都很難見到他們的身影,是往往容易出現問題的、最需要被關注的群體,其和諧與穩定也將直接決定著高校的和諧與穩定。
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的發展,大學生作為層次較高的知識分子,接觸的新興事物也比較多,受這些事物的兩面性影響也比較大。在日趨復雜的社會影響下,大學生當中的弱勢群體也逐漸由單一的物質形態上升到精神形態,弱勢群體也向著多樣化發展,這就需要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們及時發現各種新型的弱勢群體,因材施教,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使得其能健康穩定地發展。
一直以來,教育工作者在提到弱勢群體時往往只對應到貧困生。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弱勢群體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經過總結,我們將新型弱勢群體歸納為如下幾類。
1.經濟困難型。通常意義上認為的高校弱勢群體就是指家庭生活貧困,無力交學費的學生。這類學生是高校弱勢群體的典型代表,是社會、高校救助的主要對象,是學生管理工作中“勤助困貸補”的主要對象。
2.身心不健全型。是指身體方面存在一定的殘疾或者心理有問題的學生。這類學生比起正常的學生通常會產生自卑感,若不及時疏通、開導,將會導致敏感多疑等心理問題,有的學生甚至會自暴自棄,一蹶不振,自我封閉起來,嚴重者可能會產生心理崩潰。這類學生是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稍有疏忽,都有可能產生問題。
3.學習困難型。在社會信息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大學生已經不可能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了。很多學生在讀書的同時,也受著這樣那樣的影響,比如參加社會實踐、社團活動、上網、玩游戲、談戀愛等,如果不協調好活動跟學習的關系,太多的課外活動就會使得他們的精力分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習成績。
由于上述原因使得這些弱勢群體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與同年級同學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如果輔導員或者家長沒有足夠的重視,及時與之交流,他們很可能就會一直沉淪下去,那些所謂的困難將真正變成學生進步的攔路虎。所以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實時觀察,通過逐個談心,班級干部、入黨積極分子匯報等形式將及時發現并關注這些弱勢群體,做好他們的思想政治工作,幫助他們解決思想、生活、學習等方面遇到的困難,使之及時脫離困境。
要想幫助大學生弱勢群體,我們就要了解他們的問題原因所在,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解決所遇到的各種困難,從根本著手,才能徹底解決。
1.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由于家庭出身原因,大多來自偏遠地區,他們進入大學之后,一方面,他們需要承受著落實學費、生活費帶來的焦慮,另一方面,由于經濟困難、學習條件差等客觀因素,他們會出現難以適應新環境、學習起點低等情況,參加活動時缺少信心,與同學很少交流,甚至跟一些家庭條件好的同學相處時會產生心理失衡,從而導致自卑心理。
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型學生,我們要著重從自立自強教育入手,鼓勵他們在不影響學業的情況下通過勤工助學等形式完成學業。現在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來幫助貧困生完成學業,比如:國家助學貸款、國家獎助學金、綠色通道等,使得我們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基本上都可以順利讀完大學,甚至更高層次的深造。在日常管理中,我們要注意保護他們的隱私和自尊心,及時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讓他們知道暫時的貧窮并不可怕,只要現在刻苦學習,將來肯定會有屬于自己的一切。
突患重病,家庭遭遇不幸等突發事件,往往會對個人造成較大的身心傷害,容易導致學生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這類學生往往性格內向,與其他同學不太合群,甚至會做出一些偏激的舉動。他們一旦發生問題,將會是致命性的,所以這就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及時發現問題,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實際情況,從而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走出困境,解決問題。
2.對于心理有問題的學生,我們在做工作時需要有足夠的細心、愛心和恒心。一方面,學生本人不一定能意識到自身存在問題,只是通過一些偏激舉動來發泄情緒,嚴重者悲觀厭世。另一方面,心理疾病不同于其他疾病,并不能單純的靠藥物來進行治療,需要的是通過周圍人的鼓勵和開導使之擺脫困難,做到豁然開朗,作為思想政治老師,我們更有責任和義務教育這些問題學生,幫助他們分析其自身存在的問題,讓他們意識到心理問題也是一種疾病,從而配合家長和學校進行心理治療。
3.經過總結,我們發現:學習成績差有很多誘因,有些由于基礎薄弱,學習惡性循環,導致最后想學都跟不上的;有些長期沉迷網絡游戲、小說等,上課時沒有心思聽講,課后更是不會復習,鞏固,學習成績直線下降;有些由于談戀愛或者參加學生活動過多,精力分散,還有一些由于上述兩類問題兼而有之,受到家庭經濟、心理問題的影響,導致沒有心思學習,成績一落千丈。針對上述各類情況,我們應該區別對待,不能籠統地以差生概之,對待基礎薄弱的學生我們可以通過讓成績好的同學幫助其查漏補缺,交流學習心得;對待沉迷網絡的學生,我們可以通過發動班級成立幫扶小組,號召成績優秀、表現良好的學生經常督促其上課、自習,鼓勵其多參加活動來分散精力,將注意力轉移;對于談戀愛或者參加活動多的學生,應該及時指出其存在問題,警告他們學生應該以學業為重,讓其盡快恢復到正常狀態。
所有問題的發生都歸結于老師和學生雙方的不重視,如果我們做好提前預防工作,及時發現問題學生,就可以將那些厭學、逃學甚至突發事件發生的概率減少到最小。
所以我們提出如下幾點建議,希望可以幫助思政工作者將工作做到更細、更好。
1.嚴格控制輔導員帶的學生比例,使得輔導員有充分的時間接觸每個學生,從而更早地發現弱勢群體,幫助他們解決疑難問題,使得他們盡快恢復到正常狀態,跟普通同學一起成長。高校的輔導員配備比例應該是200:1,但是一般高校由于師資的短缺,往往都是超過這個標準,使得輔導員很多時間都是忙于事務性工作,無暇跟學生深入接觸,長此以往,學生很容易就會自由發展,容易出現問題。
2.在大一新生入學時,輔導員可以將以往的案例總結并加以宣傳,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可以讓學生對照著分析自己容易產生什么問題,提前做好他們的警示課,也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上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課,讓學生早日進行人生的規劃安排,合理利用時間,朝著既定目標努力奮斗。
4.做好每年的學生心理普查工作,及時將問題學生發覺并加以輔導。校方可以將心理課設置為必修課程,通過一些心理方面的指導,幫助學生自我改進,自我完善。
5.做好學業預警工作,及時跟成績不及格的學生的家長聯系反映當年度學業情況,在校學習、生活情況,通過雙方共同努力一起督促學生正常成長。
發現弱勢群體,成功使之脫離弱勢群體,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目的所在。
[1]詹偉峰.關注高校“弱勢群體”——小議當前高校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切入點.教育與探索,2006,(24):137-138.
[2]邱生榮.高校弱勢群體心理問題現狀分析與對策思考,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8,2(5):77-80.
[3]羅景林.建設和諧校園,重視高校弱勢群體的心理和諧,實踐與探索,2009,18:251-253.
[4]陳丹霞.關于當前高校新弱勢群體的思考,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學報,2007,7(2):18-20.
本文章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思政研究會資助項目,項目編號: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