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宏科
(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陜西渭南 714000)
基于工作過程中的高職鐵道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開發研究
安宏科
(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陜西渭南 714000)
當前高職鐵道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效果與企業需求之間仍有一定的距離,因此必須對現有的傳統學科型課程模式進行改革。本文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理念,借鑒國內外職業教育的方法和經驗,結合我國高職鐵道工程技術教育的實際,探討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鐵道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內容。
高職;鐵道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工作過程
2009年7月,筆者參加了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開發的培訓班。此次學習培訓的舉辦為學院的教學改革帶來了全新的氣息,將引導學校教學改革工作順利進行。為了加深對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的理解和應用,我院還邀請了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長助理姜大源教授作了關于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開發報告。通過學習先進的課程體系開發理念,結合我國職業教育實際和經驗,本文特對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鐵道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開發建設,進行了思考和探索。
隨著高職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和更新,高職鐵工專業也進行了一系列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存在不足。從我們走訪用人單位,整理收集的反饋意見來看,總體來講,我院鐵工專業畢業生素質較全面,能吃苦耐勞,技術操作能力強,能夠成為合格的工程人員。但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有所欠缺,到了實際工作中,短時間內很難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際的工作分析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現有傳統學科型教育的局限性,大多數學生只能被動地去學習書本知識,導致人才培養效果與企業需求之間仍有一定的差距。
教育的根本任務在于根據人的智能結構和類型,采取適合的培養模式來發揮人的價值,發揮人的潛能。因此,高職鐵工專業的課改必須以職業能力發展為主要目標,提高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的結合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基于工作過程的專業課程體系開發應以從職業分析、崗位能力的要求入手,以職業能力的培養為目標。首先,對鐵道工程技術專業崗位群作調研,并進行分析崗位工作及歸類典型工作任務,確定行動領域,繼而歸納分析職業能力,分析對應知識領域,得出教育規律;其次,制定專業教學計劃,根據職業發展規律,確定學習領域,按照現場項目及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制定出學習情境;最后,利用相關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實施,并及時根據教學反饋中的意見修正教學設計,體現出高職教育技能性的特色。
1.組建專業團隊
組建高職鐵工專業課程開發團隊。該團隊由學校領導、現場專家、課程專家、專業負責人、骨干教師等構成。各成員在課程開發過程中的任務分工有所不同。學校領導主要在辦學方向、課程實施的條件等方面提供相應政策保證;課程專家主要提供課程開發的技術指導;專業教師是課程開發的主要力量,直接參與并負責實施;現場專家的作用是提供企業施工一線所需人才、技術、設備等相關信息,保證課程開發的方向直接面向崗位群,面向學生的發展。
2.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
根據專業團隊的組建,制定相應的工作計劃。先制定課程體系開發的流程,進而進行人才需求、培養規格、工作崗位及其工作過程進行調研和分析,召開專家論證會,制定專業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表。專業團隊進行分組論證,再由現場專家進行論證,論證通過后,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由校內專家論證及評審后,制定核心課程的課程標準。
3.調研,確定行動領域
專業定位后,明確典型工作任務,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描述,劃分行動領域。
4.學習領域的設計
學習領域的設計包括職業能力的分析、知識領域的分析、課程及教學內容的分析、專業教學計劃的設計、學習領域的描述。
5.學習情境
學習情境要考慮的因素有教師、學員、目標、內容、載體、方法、媒體(教學工具)、學習地點、組織、時間等。
6.教學實施
設計教學情境具體實施環節,開發項目任務書、引導文等教學資源,融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養于學習過程。
工作過程是“在企業里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因此,高職鐵工專業課程體系結構的開發必須打破傳統學科型的課程模式,建立德育課程與專業課程相滲透、技術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的課程結構。
傳統的學科型教育,課程的組織形式大多為平行結構,導致陳述性知識與過程性知識分割,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分割,專業技能與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分割。而學習領域課程方案在課程組織形式上為串行結構,按照工作過程來序劃知識,針對職業工作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來傳授相關的課程內容,實現實踐技能與理論知識的結合。因此,鐵工專業課程改革必須打破原有的課程組織形式,在職業工作的任務和行動過程的背景下,按照學習領域的目標和內容進行教學轉換,以確定具體的教學方案。
在課程建設中,《地基基礎土工試驗與檢測》是鐵道工程技術專業的核心專業基礎課,以本課程為課程改革突破口,起到示范和輻射作用,從而帶動專業課程體系中其他各門課程的建設和發展。
《地基基礎土工試驗與檢測》已通過陜西省高職高專重點建設項目精品課程建設評審。
采用“項目部教學”的組織形式,分大班為若干“班組”,讓學生作為準員工體會企業的工作環境和工作過程,以實現學生自我管理,降低班級人數多造成的管理困難。小組工作方式能鍛煉學生的合作、溝通能力和責任心,不僅達到專業能力的培養目標,更加強化了學生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的培養。根據不同的工作過程,課程內容可采用引導文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案例分析教學法等多種方法于一體,按照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估的方式組織教學。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參與、去學習,學生的專業能力、社會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更容易適應未來崗位。
項目課程的教材必須是動態的,應不斷更新,及時將企業施工現場中一些新的工藝技術及方法引入到實際教學中,并根據鐵工專業實踐教學活動的要求及時調整、補充。校本活頁教材是較為合適的形式。
[1]趙志群.職業教育與培訓新概念[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2]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3]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教高[2006]16號.
G718.5
A
1673-0046(2010)5-00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