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濱
摘要:城市文化應從“文化軟實力”基本概念入手,分析城市文化軟實力對于城市發展的重要性,可以找到發展城市文化軟實力的途徑。以河北保定市為研究個案,針對保定文化軟實力發展不足的事實進行研究,可為提升保定文化軟實力設計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
關鍵詞:城市;文化軟實力;提升路徑
中圖分類號:F0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9-0047-03
文化軟實力的含義可以理解為:基于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統優勢而表現出來的、能夠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起到推動性作用的文化影響力。它不僅包括文化精神價值的傳播、吸引等方面,還包括文化物質價值的投資與拓展,以及文化管理體制的不斷完善等[1]。所謂城市文化軟實力,是指基于某個城市特有的歷史傳統文化、地域文化、城市人文精神、城市形象、城市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等文化因素而形成的對內發揮的凝聚力、精神動力,對外產生的影響力、吸引力和親和力。
一、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性
(一)發展城市文化軟實力是增強城市競爭力的需要
《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紀的區域競爭,將以文化論輸贏。”城市現代化進程,就是城市文化軟實力對硬實力的影響日益突顯的進程。文化軟實力是支撐城市生存、競爭和發展的無形資產,也是推動城市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動力源泉。看一座城市是否有競爭力,重要的是看它的文化軟實力,也就是城市的文化資源、文化氛圍、市民素質和文化產業發展狀況。
(二)發展城市文化軟實力是增強城市居民凝聚力的需要
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對引導、規范、激勵和提升市民的行為方式和精神境界,實現市民自身的全面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發展城市文化軟實力的內容之一就是城市精神的挖掘和培育。而城市精神可以促進城市市民共同理想的確立,把城市發展的內在要求轉化為廣大市民的奮斗目標。因此,發展城市文化軟實力可以促使城市文化轉化為動員和組織廣大市民為城市發展而奮斗的精神力量。
(三)發展城市文化軟實力是構建城市和諧社會、維護城市穩定的需要
發展文化軟實力要求承認不同地域文化的多元性,尊重不同的城市文明,形成和諧統一的城市文化共同體。文化軟實力戰略主張提出為社會所普遍接受的價值觀和價值理念,來同化與吸引不同的地域文化。城市歷史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外來文化的多元移植共同構建成城市文化地域性發展的主脈。發展城市文化軟實力能夠使城市的地域性文化與多元文化相融合,使傳統城市文化與遷移地域文化的矛盾、城鄉文化的沖突自然消解,大大降低了各種社會矛盾的滋長機率。
二、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的對策
(一)推進城市文化體制創新
文化體制創新是保持城市文化的生命力與活力的源泉,也是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根本手段。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的首要任務就是制定并施行科學的城市文化政策,推進城市文化體制創新。首先,要對公益性文化事業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社會各方力量對城市公益性文化建設投資或捐贈;其次,鼓勵具有經營性成分的文化事業進行轉制改革,走市場化的道路;再次,在管理體制方面,轉變城市文化管理部門的職能,建立新型政企關系,激發城市文化事業及文化產業的活力,提高城市文化競爭力。
(二)挖掘城市精神及提升市民素質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形成并聚積起來的核心價值理念,它不僅是一種意識形態,更是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戰略資源。在城市現代化進程中,培育、挖掘、宣傳和發揚城市精神對于促進城市先進文化的全面發展、形成城市發展的強大文化軟實力、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會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從一定意義上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發展城市文化軟實力的過程,就是提高市民綜合素質的過程,就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過程。市民作為城市的主體,其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態度、水平和能力,直接影響政府政策的實施效率與資源配置的成本,直接影響著城市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因此,要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就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提高市民素質。
(三)繼承和弘揚優秀的城市傳統文化
城市的傳統文化是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基礎。繼承和弘揚城市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充分發掘城市傳統文化的優勢,弘揚城市深厚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民俗文化,使其與時代特征相適應,自覺實現城市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的和諧對接;其次,要注重城市傳統文化的教育和傳播,因為加強城市傳統文化教育是增強市民對城市文化自信心的需要,重視城市傳統文化的傳播是構建城市文化品牌、塑造城市形象的需要。
(四)加強城市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文化軟實力通過文化活動和文化產品表現出來,文化活動和文化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城市文化基礎設施是廣大市民開展文化活動的重要載體,因此,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提高必然要駕馭在城市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上。加快城市各類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才能保障市民擁有更多的可以進行文化活動和休閑娛樂活動的場所、資源。加強城市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對于豐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市民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推進城市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促進城市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五)以發展城市文化產業為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的突破口
文化軟實力的提升離不開產業支撐。文化產業運用文化元素來聚集資金、發展經濟,再用聚集來的資金、通過產業化的形式來發展文化,從而實現文化與經濟的良性互動,有力地推動和發展著文化軟實力。城市文化產業作為城市經濟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既是城市硬實力資源,又是城市文化軟實力的物質載體。當前,城市文化產業的開發、文化市場的爭奪,已成為各個城市提高文化生產力水平和開展城市文化軟實力競爭的重要內容和領域,文化產業對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支撐作用。
三、提升保定城市文化軟實力的路徑選擇
(一)保定市文化軟實力發展現狀分析
1.歷史文化資源。保定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是全國擁有省級以上文保單位最多的地級市:清西陵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直隸總督署、蓮池書院、保定軍校等文化遺存全國聞名。此外,保定是中國北方革命發源地,擁有地道戰、雁翎隊、狼牙山五壯士以等眾多革命紀念地。保定雖是文化資源大市,但資源分布不平衡,對文化資源的挖掘利用不夠,資源優勢沒有轉換成產業優勢,更沒有轉換成經濟發展優勢[2]。
2.市民素質。良好的歷史文化傳統為保定市民素質的培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保定是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全國社區建設示范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多方面體現了較高的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質。然而,目前在保定仍然存在市民文化缺乏引導,市民文化傾向庸俗化的現象。保定城市化進程中的城中村農民及進城農民工還未能真正被納入新的城市社會生活,由此,出現了這部分群體與傳統城市文化不兼容的問題,阻礙了保定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提升。
3.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和文化活動的開展。保定曾是河北省文化設施最密集的城市之一,保定市區圖書館、博物館、群藝館、影劇院、科技館、體育館、文化廣場等城市文化的重要載體已建成多年,但由于長期經費不足,不少設施已不復存在,其余不少文化設施則硬件建設和軟件配置均跟不上時代發展,不能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彩色周末”、“古城書市”等群眾文化活動及敬老健身節、涿州元宵節燈會等節慶文化活動已堅持舉辦多年,成為保定市民廣泛參與的群眾文化活動,也為保定市民帶來欣賞高水平文化藝術的機會。然而,這些富有保定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動的品牌建設力度不足、品牌營銷手段和傳播渠道單一,沒有將保定的特色文化傳播出去,沒有形成輻射全國的知名文化品牌。
5.保定文化產業的發展狀況。印刷業、民間工藝品制作業作為保定傳統文化產業已初具規模,發展態勢良好;新興的動漫產業發展也初露端倪,正在成為保定城市文化產業新軍。保定擁有兩個國家動漫產業基地,一批動漫企業整體實力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如保定中科帷幄公司制作的大型動畫電影《麋鹿王》榮獲第13屆電影華表獎最佳動畫片獎,“亞洲影像IT文化觀光都市”項目成果《戊鼠鬧花燈》和《地震與防災小知識》填補了河北省動畫系列影片的原創空白。然而,保定城市文化產業規模較小,在全市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偏低;文化產業品牌營銷意識不強、傳播力度不夠,直接制約了保定文化產業的發展;同時,創新型、復合型文化產業人才短缺,已成為保定文化軟實力提升的重要制約因素。
(二)保定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提升路徑
1.盡快挖掘和弘揚保定城市精神。保定迄今仍然沒有提煉出一個既繼承保定歷史傳統文化又符合保定時代特征的個性鮮明的城市精神。應盡快在保定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城市精神大討論,爭取全民參與。之后,應大力開展保定城市精神的宣傳,努力提高保定城市精神在市民中的知曉度和認同度,讓保定城市精神成為廣大市民認同的精神價值理念,成為推動保定城市全面發展的精神動力。
2.保護城市歷史與加強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并重。歷史的積淀是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源泉。保定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應延續其“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品牌優勢,對各類歷史文化資源進行科學保護、深度挖掘、合理開發、有效利用,保護城市歷史,延續城市記憶[3]。當前,生態環境建設已經成為一種先進文化。要加強保定城市生態環境建設,以建設“山水城市、低碳城市”為目標,以大水系建設為重點,拓展保定城市生態空間;處理好工業發展與生態文明關系,遵循生態經濟規律,對保定城市綠化、環境污染的治理等做出統籌安排,倡導低碳型生產、生活方式,使保定的“山水城市、低碳城市”建設成為保定城市文化建設的一種要素,成為提升保定城市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舉措。
(三)加強保定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1.以政府公共財政為投入主、以社會力量投資和捐贈為必要補充,加大對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科技館等公益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或改造的投入力度;盡快建設一批高標準、具有保定歷史文化特色的標志性文化設施;加強社區群眾性文體基礎設施建設。
2.促進群眾性主題文化活動,使“彩色周末”、“古城書市”、“古城戲劇節”、“社區文化藝術”等活動常規化、儀式化、季節化,進一步彰顯保定文化的魅力;進一步辦好白洋淀旅游文化節、空竹藝術節、狼牙山登山節、敬老健身節、順平桃花節、涿州元宵節燈會等節慶文化活動,使之不光成為國內有重大影響的節慶文化活動,而且要運用多種傳播手段、營銷手段擴大其國際知名度,進一步凸顯保定的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山水文化等優勢,使這些特色文化成為保定的文化品牌,成為傳播和弘揚保定文化的重要途徑。
3.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市民素質。加強市民價值觀的引導,在保定城市“三年大變樣”進程中同步普及現代城市文明知識,實施對城中村農民思想素質及文化素質的改造;對外來民工實施社會性接納,使之自覺地以城市的要求規范自己、完善自己;從思想觀念上、行為習慣上推進傳統市民、傳統農民向現代市民轉型,逐步消除小農觀念、封閉保守思想、小富即安意識等不適應時代潮流的文化積弊,提高城市的文明水平。
4.文化產業結構升級。首先,大力發展動漫產業。動漫產業是一項朝陽產業,既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又能在短期內產生巨大的影響輻射力,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因此各個國家、各個地區都在大力扶持動漫產業的發展。保定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動漫產業發展的良好基礎,加強動漫基地建設,加大對動漫產業政策扶持力度,推進高新技術與動漫產品的生產、制作和傳播緊密結合,增強保定動漫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努力打造具有保定特色、原創的動漫產業品牌。其次,利用保定印刷業、工藝美術制造業兩大傳統文化產業的基礎優勢及保定的區位優勢,支持、引導、動員社會資本投資印刷業和工藝美術制造業,通過結構調整,整合優勢,走集約化發展之路。再次,充分發揮保定高等院校密集、人文積淀豐厚的優勢,有針對性地制定文化產業人才引進、培養規劃,為促進保定文化產業的后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積蓄后發優勢。
參考文獻:
[1] 周國富,吳丹丹.各省區文化軟實力的比較研究[J].統計研究,2010,(2).
[2] 王福友,孫敢慧,吳建虎.保定市“十一五”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重點與措施[EB/0L].河北文化產業網.http://www.hebci.com.cn/sub/llysj.htm.
[3] 中共保定市委保定市人民政府關于大力提升保定城市品位的指導意見[N].保定日報,200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