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軍
摘 要:課堂講授教學易產生條文枯燥之感,使學生學習出現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現象,而采用案例教學法則可以克服這一缺陷,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課堂學習中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增強實際工作能力。
關鍵詞:高職高專;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33-0318-02
一、何為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目的,以案例為基本素材和中介,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情景中,進行閱讀、分析、評判和討論,進而得出結論和解決問題的為案,深化對相關原理的認知和對科學知識的系統掌握,從而促進學生能力素質發展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的核心,在于讓學生在對案例進行分析,探討并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智慧啟迪,漸漸歸納并領悟出一套適合個人特點的有效思維方式和思維邏輯,化理論為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
古代教育家孟子說:“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知,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積)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边@是講自學、自求、自得的好處:有利于鞏固,有利于積累,有利于應用。美國法學成就的基本點就是體現在要求分析上訴庭的判決。哈佛法學院院長蘭德爾于19世紀下半葉首開判例教學法,其宗旨就是培養學生理解法庭判決中的理論策略和推理能力。由于這種教學方法具備普遍的指導意義,逐漸被其他學科所廣泛借鑒,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案例教學對于職業教育確實具有現實意義和其獨有的特色,值得我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進行探索和實踐。
二、案例教學的具體實施
(一)案例的搜集與教材的編制
案例編寫是一項重要的基礎建設,不僅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而且有利于培養教師的綜合工作能力,迫使教師走出校門,深入實踐,理論聯系實際,促進教學方法研究工作的活躍化。
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搜集編寫教材案例:
1.從教學目的上確定,即學生通過此案例的學習應掌握哪些技巧和學會哪些知識,評析推理的根據是什么。
2.從案例的類型上確定,即用于教學過程配合某一章節的教學,或用于學生分組討論的課后作業,還可以作為總結性復習或期中考試題等。
3.從難度上確定,一般難度劃分為三級:較易、一般、較難,由淺入深,通盤考慮。
一個優秀的案例必須緊密地圍繞著既定的教學目的并體現目的的要求,必須真實具體,情節合理,邏輯嚴密,充分達到擬真的效果;構思巧妙,信息的提供剪裁適度,虛實均衡,還應當生動有趣,引人入勝。使學生得到實際鍛煉,感同身受,深刻雋永,受益良多。
案例搜集編寫完畢,打印成冊,分發到每一位學生手中。
(二)案例的教學
1.教師的示范教學
在講授思想政治理論時,穿插案例,告訴學生分析案例的關鍵所在,找出與關鍵問題有關、但卻未予布置的重要問題,找出分析案例所采取的一般分析方法,找出構成自己分析邏輯的根據。教師的案例示范教學,對學生來講起到一個啟迪思路,拋磚引玉的作用。
2.課堂案例討論,這是案例教學的核心部分
(1)課堂討論的格式
課堂討論的格式很多,但總的格式是以學生發言為主,老師啟發引導為輔,每個人都有權自動舉手,要求發言,但老師在適當的時機(比如開頭冷場)也可指定發言。為了使每一位同學都有發言的機會,課堂案例討論多數是以分組討論形式展開的。每個案例各組都派一個代表發言并負責全部記錄,然后大家自由補充,以便使每組都有機會發表意見。
(2)對案例課堂討論的引導及調控
教師在整個案例討論中起著是“導演”作用,決不是撒手不管,而是故意地安排。
案例教學以自學為主,并不排除教師的引導作用,因為這樣有助于加速學生的體驗過程,少走彎路,提高效率。因此,首先,教師在組織課堂討論時必須具備三大基本功。
第一,揣摩功。教師應在什么地方提問?教育家葉圣陶說:“宜揣磨何處為學生所不易領會,即于其處提出問題”。在組織課堂討論中,要在教學重點處設置疑點,在規律性的問題上引起學生的思考。要了解學生的知識程度,就能產生“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
第二,點撥功。要促進學生智能的發展,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難度,怎樣使學生在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面前認真思考,熱烈討論,而又不使討論滯塞不前呢?絕妙的點拔有助于啟發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展,從而加深了對案例的分析和理解。
第三,誘導功。課堂集體討論是一個動態的復雜過程,課堂上,幾十個頭腦在思考,各有各的見解,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深入討論,使課堂討論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隨機應變的誘導功。
其次,對于討論中學生表現出的種種問題要注意講究處理的方法,比如,學生針對討論的案例提問題,教師不是直截了當地說出答案,而是盡量用啟發法即一連串反問,啟發學生自己尋找答案;很多學生在一起討論,難免不出現海闊天空,偏離主題的現象。這時,教師在不打擊學生積極性的前提下,婉轉地點醒學生并引導他們走入正題;在討論中也會出現意見看法不一致,相互爭執不下的局面,教師采取的態度有兩種,一種是心平氣靜地觀察,或許學生自己會通過爭辯達成共識,另一種是教師出面補充情況資料,反問誘導他們達成一致認識。
(3)討論后的信息反饋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盧布姆倡導把教學和評價結合起來的反饋教學法。只有科學反饋,才能有效地促進教學。學生們的案例討論結果一定要經過最后一環節——信息反饋。信息反饋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我們可以請一組代表同學發言,其他幾個組補充發言,同學個人可發表見解,展開班級討論,發言好的同學在平時成績上加分,最后教師作一個簡練的結論性小結,或作一番講評來收尾,當然也可以讓學生集體作總結,或由一學生帶頭小結,再讓大家補充。
3.案例考試
案例考試,其實就是一次案例分析作業。采用兩種形式:
一是家庭作業,讓學生帶回家,利用課外時間分析思考,然后在指定時間交上,這類案例一般較長而復雜,難度偏大,多為綜合型的。
二是課堂限時交卷的。讓學生帶上書、筆記、參考資料在課堂上限時分析案例,不能相互討論,獨自完成。這類案例一般較短且較易,但能考出學生對本課程主要概念和方法消化吸收的真實程度。
三、案例教學的功能和優點
(一)道德倫理具體體現在社會生活的人或事上,案例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不盡源泉
蘊涵道德倫理教益的典型案例,可以傳遞相關的倫理和道德準則。把一般的說理寓于生動的、具體的故事之中,把抽象的道理變成生動的形象教育,既是知識的啟蒙,更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道德啟蒙教育模式,雖然大學生已過了道德啟蒙期,但其良好的道德素質養成正處于一個由他律到自律、由不自覺到自覺過渡的關鍵時期,更需要榜樣的激勵和哲理的思考與啟迪。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運用案例教學,將深刻的思想內容寓于具體事例之中,更易于青年學生接受和仿效。案例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不盡源泉。
(二)案例教學可以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和教師主導作用
教學過程中如果僅有教師講學生聽這種形式,學生很容易陷入被動,而教師在被動的學生中將會處以無所作為的境地。如果教學中以案例討論為基礎,學生的積極性很容易被調動起來,學生們會主動地思考各種問題,產生許多各自的觀點見解,向教師提出這樣那樣的疑問,教師很快就獲得了反饋信息,掌握學生們的學習情況,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這樣教師就可以發揮主導作用,同時,學生有了興趣和求知欲,就能發揮其主體作用。
(三)案例討論是一個學生共同提高的好機會
案例教學為學習集體提供了一個共同的關注焦點,同學們“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互相啟發,取長補短,集思廣益,各抒己見,交流辯論,共同提高。
(四)案例教學是訓練學生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案例教學就是培養學生的實踐工作能力。這個能力涵蓋很廣,包括自學能力(快速閱讀,做札記,查閱資料,演繹與推理,邏輯與分析);分清主次,去偽存真的能力;制定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案,尋找解決問題的依據,總結與評估等,人際交往能力(書寫與口頭表述,辯論與聽取、小組的組織與管理等);人際交流能力(書寫與口頭表述,辯論與聽取、小組的組織與管理等)。在案例反復地分析推理實踐中,會舉一反三,由此及彼,經過不斷對比,分析推理,會建立起一套獨特的與自己特別適合和有效的思維工作方式。這個緩慢而艱巨的自我參與過程,將帶來學習工作能力的提高與改變。
(五)案例教學另一個最大優點就是具有客觀逼真性
案例教學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逼真的具體情境,案例中的問題,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而是半遮半掩,信息的提供也往往是含蓄、零亂的。教師有時還故意用一些障眼法,對這些問題加以渲染,對實質問題半掩琵琶,或提供無關的多余信息,甚至會故設迷宮、陷阱。以此達到客觀逼真性。因為現實生活本身就是雜亂紛陳,茫無頭緒,需要人們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推理思考才能得其本質。通過案例討論課,我們可以使學生不出校門就能提高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充分體現了職業大學的辦學特色。
以上我們談了案例教學法的許多優點和功能。但這并不意味它就是完美無缺,它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那就是案例教學是“一個具體的、孤立的,表面的經驗與情景”,因此,它確實不能代替系統的理論學習與講授。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我們常常一半用于案例教學另一半用于課堂理論講授。
此教學改革在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幾屆學生中實踐過,初步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盡管我們的探索還是初步的,經驗是零碎的,但我們已深深地感受到案例教學法可取之處與巨大潛力,深信它值得進一步探索、發展和完善,使之納入到我們的常規教學中來。
參考文獻:
[1]蘇星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肓創新的思考[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6,(1).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Z].2004
[3]高永會,費琦.案例教學法與高職院?!多囆∑嚼碚摵汀叭齻€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改革[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