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長勤 景琰俠 樊宏孝
(⒈寶雞市馮家山水庫管理局 陜西 寶雞 721300;⒉千陽縣水土保持工作站 陜西 千陽 721100)
馮家山水庫灌區西起寶雞市金臺、陳倉區交界的金陵河東岸,東至乾縣、永壽縣境內的漆水河西畔,南臨寶雞峽引渭總干渠(留有500m寬保護帶),北到鳳翔縣中部和岐山、扶風縣北山腳下。灌溉寶雞市陳倉、金臺、鳳翔、岐山、扶風、眉縣和咸陽市永壽、乾縣等8縣(區)的38個鄉鎮439個村2731個村民小組的9.092萬hm2耕地。其中自流灌區設施面積4.39萬hm2,抽水灌區設施面積4.702萬hm2,灌區有效灌溉面積8.315萬hm2。
灌區內除馮家山水庫主系統渠系網絡的灌溉外,還有一些小型水利工程,主要有小型水庫、庫周抽水站、機井、陂塘等,它們與主體工程配套運行,形成雙灌面積,相互彌補,發揮了一定作用。但由于長期運行和管理體制因素影響,出現了工程老化、水源欠缺、管理范圍、利益分配等矛盾和問題。
灌區由各縣、鄉、村管理的小型水庫工程主要有:底寺水庫、魏家河水庫、千集村水庫、丁童水庫、官務水庫、五郡溝水庫、太川水庫、云嶺水庫等水庫近30座,總庫容4207.5萬m3,控制灌溉面積4140.01 hm2,其中庫容最大的為官務水庫,庫容達480萬m3;控制面積最大的為太川水庫,面積達1000 hm2。這些水源工程(水庫工程)分別歸屬地方政府(鄉鎮和縣級水利局)或村組集體所有。
灌區內有多處在渠庫結合工程水庫內抽水灌溉的小型抽水站,這些周水站控制灌溉面積15.227萬hm2。如孔頭溝水庫周邊的普安村東七抽,祁家溝水庫周邊的青化鎮羅家、祁彭、囤子村等固定抽水站,還有王家溝水庫周邊的李家、王家、賀家等臨時抽水站。
20世紀70年代,灌區原設計面積以內有井4257眼,可灌面積1.343萬hm2;80年代5042眼,可灌面積2.059萬hm2;90年代5097眼,可灌面積2.584萬hm2。大多為農灌井,少部分為生活與農灌結合。到20世紀90年代,灌區各縣利用農業綜合開發、以工代賑等專項資金進行機井建設,其數量有所增加,截至目前,灌區有機井近8000眼,灌溉面積達3.157萬hm2。
水庫投灌后,隨著渠系配套工程的開展,灌區各縣的公社、生產隊學習外地經驗,采取長藤結瓜的辦法,在灌區內規劃并修建了一批蓄、引結合的陂塘,具有退水、灌溉、養殖功能。據1986年統計,岐山、扶風兩縣共建1萬m3以上陂塘53座,總蓄水量 249.56萬m3,控制灌溉面積1093.33 hm2。
其中較大的有扶風縣洼里陂塘、齊村陂塘和岐山縣故郡陂塘。庫容分別為36萬m3、42 萬m3、10 萬m3,控制灌溉面積分別為 722.067 hm2、133.33 hm2、20 hm2。
截止2003年年底,灌區各縣區小型水利工程設施情況見表1。

表1 馮家山水庫灌區小型水利工程設施情況統計表
小型水利工程建成運行至今累計引水45550.3萬m3,累計灌溉面積35.071萬hm2,小型水利工程作用顯著。目前,灌區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主要有縣管、鄉管、村管、群眾自管、用水合作組織管理、個人承包租賃等多種形式。水管人員主要從事最基層防汛保安、水利建設與管理、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節約保護等工作。
現有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體制主要存在以下幾個突出問題:①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灌區基層水利管理單位的管理體制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幾上幾下,現有管理體制存在人員難控制、工作難協調、水利資產和資金常常被擠占、平調等問題;②生存困難、隊伍不穩。基層水利員收入低,近80%以上鄉鎮水管站人員沒有發足基本工資。由于收入低、生活差,有專業、有特長、有能力和年輕的水利職工留不住,少數鄉鎮水利站已經名存實亡;③投入短缺,服務弱化,財政投入嚴重不足。
從幾年來改革的實踐看,改革的任務仍然很重、難度很大。如:受益范圍明確具有一定直接經濟收益的工程,一般可以通過承包、租賃、拍賣、股份合作等形式進行產權或管理體制改革。但以公益性為主的灌排渠道、經濟效益低的泵站工程一般無人承包經營。即使改制了,也存在短期行為。加上改革本身存在思想認識、部門配合、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因素,各地實施難度較大。
灌區內小型水利設施承擔了全灌區57.22%的有效灌溉面積任務,在馮家山水庫灌區的防汛抗旱工作及促進農業增產保收、農民創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①灌區內這些小型水利工程是馮家山水庫灌區個防洪體系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為灌區內的區域防洪、排澇(漬)發揮著重要作用;②渠道防滲工程有利于提高水利用系數和灌溉保證率、節約水量、擴大灌溉面積,充分發揮灌溉效益,促進糧食穩產高收;③塘壩、小型灌溉泵站建設投資少、見效快,有利于充分發揮小型水利工程的特點;④小型水庫的除險加固可為防汛抗旱提供可靠的保障。這些足以顯現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在農業生產中的地位和作用。
進一步完善和制定扶持小型農村水利工程發展的相關配套政策,做到明晰所有權、明確使用權、放開建設權、搞活經營權,讓投資者有收益,讓所有者有保障。
完善在新形勢下產權改革的管理辦法,建立有利于工程正常運行、良性循環的長效機制。①各級水管部門應幫助經營者制定科學合理的運營管理方案;②制定合理的小型農村水利工程水價改革辦法,以適應改革的需要;③制定制度使改制后的農村水利工程自覺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管,嚴禁擅自改變工程用途和服務對象。④各級部門應制定實施細則,明確經營者在防洪保安、灌溉用水、工程維護上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1)推廣用水戶參與式灌溉管理方式。用水者協會是由協會全體用水戶通過民主方式組織起來的從事農業供水管理的群眾性社會團體,是非盈利性的互助合作用水組織。通過協會組織會員對水利工程的投入、建設管理和經營管理進行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充分調動用水戶參與工程建設管理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2)建立完善“一事一議”籌勞機制。從政策、政府、群眾三個方面著手,落實政策,加大“一事一議”籌勞政策的宣傳力度,使黨的政策真正進村到戶,加強政府監管,強化政府對農村“一事一議”籌勞政策執行情況的監管,制定農村公益事業建設籌勞辦法對籌勞原則、籌勞方法和籌勞程序等做出明確規定,依法辦事,建立群眾監督機制,將籌勞政策、籌勞方案及使用情況予以公示,增強透明度,接受群眾監督。
(3)健全專管(灌區水庫管理單位)與群管相結合的管理制度。農田水利管理應堅持群眾管理為基礎,實行專業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的民主管理制度,發揮專業技術人員對小農水的技術指導和服務職能。
(1)建立投入(固定投資渠道、明確投資比例)的長效機制。
(2)合理分配中央、地方和農民在小型農村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的事權及財權,建立加快小型農村水利設施建設管理的長效機制。
(3)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小型農村水利工程建設中的引導作用,強化資金使用管理。
(4)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把各項惠農政策真正落到實處。
小型水庫工程與灌區主系統工程相互配套運行,相互彌補,發揮著重要作用,灌區管理單位與地方管理部門應當相互協作,從工程建設、運行管理、資金籌措等方面緊密配合,加快灌區工程設施及小型水利工程設施建設的部分,使現有工程設施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灌區工程與小型水利工程設施、灌區管理單位與地方雙贏的效果。陜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