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萍 雷麗萍
(成都電子機械高等??茖W校 四川 成都 610031)
機電專業《機床電氣控制與PLC》課程的改革探索*
謝志萍 雷麗萍
(成都電子機械高等??茖W校 四川 成都 610031)
加大課程建設與改革力度已成為高職高專院校提高內涵、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本文針對機電專業《機床電氣控制與PLC》課程內容設置和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就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和體系、教學理念和方法等進行了探索,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術應用能力。
機電專業;機床電氣控制與PLC;課程改革;教學模式
課程是實現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以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主要任務的高職高專教育,隨著經濟、科技和社會的發展,其培養目標在不斷地變化,要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就必須適時進行課程改革。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加大課程建設與改革力度已成為高職高專院校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機床電氣控制與PLC》是機電專業的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專業主干課。該課程的最大特點是涉及的知識面寬、所授技術進步快、與生產實際結合緊密,除了理論講授還包含課程實驗和課程設計,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課。因而加強該課程的建設和改革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應用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
機電一體化技術是多學科技術綜合交叉的技術密集型系統工程。高職高專機電一體化專業是以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作為技能支撐的,該專業的畢業生應具有較寬的知識面、系統思維基礎和熟悉多種行業及設備的特點。這就注定了機電一體化專業的課程內容應具有綜合性、先進性和應用性等特征。在教學模式上應以“能力本位”課程思想為主導,擺脫“學科本位”課程思想的束縛,應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以學生的就業需求為導向,打破原來的課程界限,以工程應用的需要重組教學內容,突出機電工程的綜合性,體現傳統工程、現代工程技術和非技術要求的融合,建立整合性課程。
《機床電氣控制與PLC》課程是機電專業的職業課程(專業主干課),其主要目的是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機床電氣控制系統的基本理論和控制線路分析、設計方法,同時使學生具備可編程控制器控制系統的初步設計和編程能力,為工程實踐打下牢固的基礎。其主要內容包括常用低壓電器、典型繼電—接觸器控制電路、常用機床電氣控制電路分析及設計和PLC有關的內容。但是,隨著就業形勢的變化和發展,我校機電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從事的工作不僅僅與機床有關,還與其他設備,如電梯、起重機等有關。我們根據機電專業就業需求的改變,以就業為導向,將機電一體化職業資格證書內容與該課程的教學內容相融通,重新調整了 《機床電氣控制與PLC》課程的教學內容,形成了“雙證”課程。具體措施有精簡機床的電氣控制分析,增加電梯、起重機等其他設備的電氣控制分析;淡化低壓電器的工作原理講授,強調低壓電器的選用;注重教學內容的更新,增加PLC的新知識,從而緊跟時代的發展,力求把最新的行業知識介紹給學生。
另外,《電機與控制》是機電專業的學術課程(專業基礎課),在整個專業課程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其理論是《機床電氣控制與PLC》課程的基礎。它主要講授常用電動機的工作原理、低壓電器及常用電動機的繼電—接觸器控制。其中,低壓電器和異步電動機的繼電—接觸器控制在 《機床電氣控制與PLC》課程中也有所介紹。為了避免簡單的重復,根據學術課程與職業課程相整合的原則,用與職業相關的主題來組織和改善學術課程,我們把原《機床電氣控制與PLC》與《電機與控制》的內容進行優化銜接、定向選擇和合理取舍,將電機與控制的教學內容和設備電氣控制的內容緊密地結合了起來,建立了全新的、結構綜合化的課程體系。
經過優化、整合后的課程體系進一步拓寬了專業課程的覆蓋面,優化了課程內容和結構,縮減了學時,改變了片面追求知識的廣博和片面強調單一技能的現象,更注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提高和素質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各階段教學環節因時空分離所造成的理論與實踐脫節。
實驗教學是本課程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應用能力起著重要作用。以發展技術應用性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高職高專教育必須注重實驗教學的改革。
《機床電氣控制與PLC》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我們根據“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是以建立與理論教學體系既互相聯系、又相對獨立、相互滲透的體系為重點,以利于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為目標”的原則,精選實驗內容,增加專業實訓,完善課程設計,構建了以實驗實訓和設計為主的實踐教學體系。該實驗教學體系包括三個層次:5個基本實驗、1個專業實訓專周和1個課程綜合設計專周。三個層次的內容統一規劃,相互補充,形成了一個立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以上的實踐性教學,加強了學生實驗和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力度;突出了理論聯系實際,收到了學用結合的教學效果;突出了對學生綜合素質、創新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具備了設備電氣維修、設備電氣自動控制設計的基本能力,強化了高素質、創新型、機電應用復合型拔尖人才的培養。
為了更好地適應現代工業的發展對高等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鍛煉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我系機電專業借助我校國家機械電子工程實訓基地作為該課程的實訓基地,還與校外國營132廠、國光電器總公司、成都航空儀表廠和寧江機床廠等單位建立了相對穩定的產學結合實習基地,為該門課程的實訓教學提供了真實的工作環境。同時,為了加強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提高課程設計的教學效果,便于開設綜合創新性實驗項目,在教研室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在原有實驗設備的基礎上,又自制了PLC控制物料倉儲系統、電梯模型等多種實驗設備。實訓基地和實驗設備的豐富與完善,為實踐教學的改革提供了切實可靠的保障,滿足了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的需要。
本課程的特點是原理和應用并重,元件與系統緊密結合;理論聯系實際,學用結合。講授的內容既要反映目前設備電氣控制和PLC控制技術的現狀,又要介紹新技術的發展,體現出較強的實踐性、實用性和先進性。因此,在該課程的教學中,我們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采用了“三強調、四結合”的現代教學模式。
在教學中,我們強調基礎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度,以掌握概念、強化應用為重點;強調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在做中學”,實行“教、學、練”合一的一體化教學。注重理論教學與實物演示相結合;傳統內容與現代知識相結合;課程教學與專業建設、職業資格鑒定相結合;多媒體課件與傳統板書相結合。如在講述低壓電器元件、電機結構及控制電路等內容時,采用理論教學與實物演示相結合的方法,邊講邊看,使學生能看清結構,明白動作原理和方法。對一些不易理解的內容,如控制電路的動作順序、電機的工作過程等,通過課件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使其直觀易懂。采用“三強調、四結合”的現代教學模式,在有限學時內,突出了技能教育的思想,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本課程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
課程內容的整合和優化、實踐教學的改革、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更新、課程教學與職業資格考試相結合,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本課程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有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幾年的教學改革與探索,本課程教學充分體現出了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高職高專教育特色,教學質量大大提高,取得了明顯的教育效果。
當然,一門課程的教學改革是一個綜合課題,涉及面非常廣泛。至于師資力量的建設、教輔人員結構的配備和教學環境的建設等諸多因素對教學質量的影響,還有待在教學改革中進一步探索研究。
[1]毛曙宇.對五年制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整合的思考[J].職教通訊,2006,(7).
[2]袁清萍.高職《電機與電氣控制技術》教學改革與實踐[J].銅陵學院學報,2008,(5).
[3]陳遠齡.機床電氣自動控制[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1.
[4]楊保香.《機床電氣控制與PLC應用》的教學方法淺析[J].科技創新導報,2008,(5).
[5]何兵,等.基于實訓項目化的高職《電氣控制與PLC》課程教學改革[J].瀘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1).
G712
A
1672-5727(2011)07-0082-02
*本文系四川省重點教育教學研究項目《高職高專機電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SCJX06-2-015)的部分研究成果
謝志萍(1970—),女,碩士,四川省成都電子機械高等??茖W校副教授,主要從事高職高專機電一體化專業教育教學研究工作。 (本文責任編輯:謝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