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健 王 薇 劉海明 何 鋼 鄔雨剛
(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蘇州 215008)
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研究與實踐*
蔡 健 王 薇 劉海明 何 鋼 鄔雨剛
(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蘇州 215008)
課程建設是教學質量的中心環節,是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保證,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是提高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應分析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的依據、原則、定位及管理保障機制,著重探討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的主要內容:“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內容建設、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建設、教材建設、實驗實訓基地建設。
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實踐
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知識、能力、素質培養的重要載體,對人才培養目標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課程建設是教學的基礎性工作,是提高高職教育課程建設水平、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社會需要的應用型技術人才的重要保證。精品課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優質示范性課程。精品課程建設是高職院校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系統工程,是專業建設的基礎,更是我國高職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客觀要求。
精品課程建設涉及教師、學生、教材、教學技術手段、教育思想和教學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變革,因此,精品課程建設應構建合理課程體系下的課程標準,在整合教學內容、實施創新與實踐教學、改革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系統配套的改革。精品課程建設的原則是提高教學質量,追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要圍繞高職教育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要著眼于“示范課程”、“有自己的特色與風格”、“普遍受學生歡迎”等內涵,充分反映本校的教學特色,面向人才市場,拓寬學生的就業面。首先,精品課程建設要在調研的基礎上,根據人才培養的標準研究課程體系的培養目標(課程標準)。其次,要注重課程體系(專業培養目標)多元化;要以職業能力為核心,兼顧培養目標的可持續發展;課程體系應能較好地體現高職課程的功能。再次,在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要充分把握高職教學能力的內涵,以知識本位構建工作能力標準;要加強校內實訓、校外實習、頂崗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保障各教學環節的時間和效果,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且使其融于一體,做到“教學做一體化”,這樣才能統一社會需要和個人發展需要,確實做到人盡其才。
精品課程建設應體現現代教育教學思想,符合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進步的需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帶動高職教育教學改革,因此,精品課程應是集科學性、教育性、先進性、有效性、整體性及示范性于一身的課程。高職教育承擔著培養和造就專門人才的重任,要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突出能力本位,著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實現培養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目標。高職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圍繞市場需求,培養適應社會、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人才。在形成自己辦學特色的過程中,課程是重要載體,辦學特色是通過課程教學實現的,因此,高職院校應該有反映高職特色的精品課程。由于高職課程的特點是“理實一體化”,強調職業性和技術應用性,所以高職精品課程的定位應體現職業性和技術應用性,在課程建設中應突出反映出高職辦學特色。高職教育的要素指向就業、指向職業崗位,培養學生具備職業崗位勝任力和對所有職業具有普適性的核心能力是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內容開發與建設的核心。
精品課程建設是以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為前提,以現代化的教學內容為基礎,以建設具有較強針對性、實用性的優秀教材為核心,以現代教育技術為平臺,以現代教育思想為先導,以科學管理體制為保障的系統工程,是集理念、師資、內容、方法、技術、制度于一體的整體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這是精品課程建設的前提,是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通過精品課程建設,要逐步形成一支人員穩定、結構合理、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師資隊伍,這支隊伍不僅應具備精深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應該成為本行業崗位技術上的行家里手、能工巧匠。應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平臺,構建學校專職和企業兼職兩支師資隊伍,共享教學資源,人才雙向互動,通過任務驅動和項目導向完成開放式的高職教育教學過程,實現整體效應,達到教學師資結構的重構。要以產學合作為依托,加強與行業企業的聯系,為教師提供必要的資料和實訓條件,有計劃地安排專業課教師到企業跟班學習,或親自參與生產經營,了解生產第一線的實際情況,應用新技術,提高動手能力。中、青年教師可以采取脫產或半脫產形式輪流下企業實習,或獨立完成一兩項工程項目,時間可長可短,形式可靈活多樣。也可采用“傳幫帶”的方式,鼓勵教師走崗位自學成才之路,結合所在崗位和所擔任的教學任務,以任務帶動技能的提高。
教學內容建設 這是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的核心。精品課程建設首先應實施教學內容的建設與改革,教學內容的建設與改革應符合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大力補充新知識、新工藝、新技術、新成果,并積極探索現代教育的新路子,根據社會對高職人才的需求,按照職業崗位及崗位群的關鍵能力設計開發課程內容,充分體現一流的教學內容,反映最前沿的崗位技術,實現教學內容與崗位技術的“零距離”對接,實現教學內容的模塊化。在高職院校的課程內容體系結構中,不可過于追求但也不必刻意打破學科的完整性,內容的取舍應遵循教學規律,知識結構應有序可循,教學內容應與培養目標相呼應。要根據課程目標選擇和組合知識,確定基本內容,重組課程結構,創新課程體系,突出實踐教學;要按照“實際、實用、實踐”的原則改革教學內容;應編寫具有高職院校特色的教材。因此,在精品課程建設中,要堅持基本理論與實踐并重,既要反對忽視基本理論對實踐的重要作用和在人才智力開發中的作用,又要防止將能力培養誤認為就是專業技能培養,要處理好基本理論與實踐教學的關系,建立完整的實踐教學環節。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建設 教學方法是教學改革的關鍵和切入點。要靈活運用多種先進的教學方法,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要注重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努力追求教學環節與教學方法改革的鮮明特色和顯著效果。教學方法要體現高職教育的實踐性特征,盡可能地創造生產實踐環境,讓學生作為實踐主體,教師采用實踐性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現場教學、模擬實訓、頂崗實習等。在教學手段上應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多媒體進行授課,完善精品課程相關的教學資料,如教師教案、習題、實驗指導、參考文獻、授課錄像等網上資源的建設,使優質教育資源得到共享。只有通過教學設計和組織教學,使各項教學活動落到實處,才能使精品課程在促進學生發展中發揮促進作用,精品課程才會有生命力。
教材建設 精品課程建設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因此,教材建設要有利于精品課程教學條件的完善,有利于精品課程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有利于人才培養。教材內容不僅要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科技動態,而且要隨著社會對知識、能力結構要求的變化而變化,要優化教材體系、優化內容結構,突出重點,分散難點,精選基礎核心內容,刪除陳舊落后知識,壓縮經典,充實案例,拓展外延,重在應用。要以知識夠用為原則,合理解決知識高速增長與教材內容相對穩定、教學時間相對有限之間的矛盾。教材體系要按照“必需、夠用”的原則,對傳統的教材進行徹底的職業化整合,將直接支撐專業技術的知識從系統中提取出來,重新組合成直接服務于崗位技術的知識鏈,突破學科體系系統化、完整化的束縛,用什么就講什么,用多少就講多少。教材的形式應便于學生自主學習,便于啟發學生思維,便于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反映課程的特色。
實驗實訓基地建設 這是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的特色之一,也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主要通過課程中的實驗教學、單獨開設的實驗課程、認識實習、工科的金工實習等來鞏固和加強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進一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應有豐富的內涵,比如在驗證性實驗的基礎上,可以設計結合相關科研領域的綜合性實驗,使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著力點拓展到實際應用的空間。同時應加強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主要包括課程設計(論文)、畢業論文、社會實踐、生產實習、專業綜合實習等,綜合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著力增加創新性實踐環節也是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主要應以大學生的科研訓練、畢業論文(設計)及各種技能競賽為背景,充分利用大學豐富的教學資源、科研成果、工程實踐等優勢,使學生在掌握專業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入專業科學研究領域,接觸科學前沿,了解科學發展動態,從而更加符合社會對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各類社會資源,利用校內實驗實訓和技能訓練相結合的實踐教學基地,加強校企聯合,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采取頂崗實習等方式,加大專業訓練力度。學校應力求與企業合作,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精品課程建設是高職院校課程建設的深入發展和教學質量的保證。因此,高職院校應從思想上真正重視起來,完善精品課程建設的制度與措施,在課程遴選、政策導向、過程管理、課程評價、技術保證等方面建立起切實有效的用人機制、激勵機制和評價機制,正確評價教師的工作成果。一是要建立靈活的用人機制。可以建立主講教師負責制或精品課程首席專家制,鼓勵知名教師承擔精品課程建設任務。二是要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激勵機制應以制度化建設為基礎,以教師的發展為主線,以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為目的??梢栽O立精品課程專項基金,對于立項的精品課程給予啟動經費,納入學校年度經費預算,對于通過中期評估的精品課程建設經費應滾動式分階段下撥,對評估為優秀的精品課程可適當增加經費進行激勵,對未能完成課程建設計劃者應停止經費支持,并追究課程負責人的責任,使積極參與精品課程建設的教師在精神、物質和事業發展等各方面獲得相應的回報。同時,要在宏觀政策上向參與精品課程建設的教師傾斜,在教師職稱晉升、教學成果評價、教師待遇等方面制定切實可行的激勵政策。三是要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精品課程的評價體系應該是多層面、多主體、全方位的,要充分體現評價的客觀性和科學性,在評價中要把專家評價、同行評價與學生評價結合起來,使多種評價主體都能參與教學效果評價。
[1]商亞平,金宏義,杜敏.創建具有高職院校特色的精品課程[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06,(6).
[2]林仕彬.高職高專國家級精品課程建設:背景、現狀與前瞻[J].教育與職業,2010,(9).
[3]成虹.高職高專精品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6).
[4]趙巖,徐永慧,楊淼森,等.高職教育精品課程建設研究[J].職業技術,2008,(10).
[5]周躍紅.高職精品課程建設的研討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06,(13).
[6]陶蓓.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的若干思考[J].長沙通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9).
[7]楊星釗.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實踐[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8).
[8]王成方.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與教育教學改革[J].職教探索與研究,2009,(1).
[9]徐向陽.關于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的思考[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2008,(6).
[10]周云凌.論高職教育精品課程建設[J].中國成人教育,2010,(9).
[11]孫吉平,高鑫.試論高職高專院校精品課程建設[J].貴州商業高等??茖W校學報,2005,(12).
[12]胡勇,張小蘭.高職高專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重慶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2005,(12).
G712
A
1672-5727(2011)08-0040-02
蘇州市高技能人才培養研發課題《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GJN102220)
蔡健(1962—),男,江蘇金壇人,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教學。